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在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梦想,提出了一系列新中国国家的构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着追求与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27月,中国共产党指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1930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对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未来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全国工农群众自己的政权”。

1936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将“新中国”国家概念界定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符号在复杂的革命环境里经过不断的演变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时代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构想表述变化的关系”的命题作出阐释。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世纪教会统治时代,人们认为夜里魔鬼出没,异端活跃,它们都是上帝的敌人。每当夜幕降临,城门关闭后,宵禁和治安巡夜就开始了。此时,街面上空空荡荡,室内停工歇业。

15世纪初,欧洲一些城市要求临街住户在一些指定的夜晚挂出油灯、蜡烛等灯具,其目的不是考虑市民夜行,而是改善治安条件。

17世纪,夜生活开始出现,但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普通商店仍然是蜡烛一亮就关门。到18世纪初,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例如化妆舞会,普通民众只要买一张票就可参加,舞场上点起的蜡烛多达500支,舞会一直持续到半夜。

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剧院、俱乐部、赌场、酒馆成为欧洲人夜生活的主要场所。汽灯很快普及,灯光的使用已超越了实用照明的范围,成了一种炫耀和吸引眼球的手段,强烈地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与此同时,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夜班工作制形成。

19世纪90年代,英法等国相继实行8小时工作制,采用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三班工作制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以继日终于成为现实。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夜班劳作没有减少,电讯、交通、能源供应、新闻媒体、医疗健康,以及一些商店和休闲场所,都提供24小时服务,更多的劳动者在夜间忙碌。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欧洲黑夜史”,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会议主要内容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2021-05-12更新 | 919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A)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国际关系大事记

战后
初期
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中苏建交;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北约建立
20世纪
50年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中苏关系恶化;华约建立
20世纪
60年代
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苏美英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建交;欧共体成立;美苏达成了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协议
20世纪
70年代
美苏首脑会谈,举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苏美达成为期5年的空间技术合作协议;苏联出兵阿富汗;欧共体的扩大;日本“全方位外交”提出;中美关系缓和到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0世纪
80年代
美苏中程导弹协议签署;欧共体进一步扩大;东欧剧变;日美加强同盟关系;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
20世纪
90年代
苏联解体,冷战对峙格局结束

——据方连庆、王炳元等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关联,史论结合。)
5 . 政治治理与民主模式探索

材料   民主,是指人民的政权和按照人民的意愿进行的治理,它是关于国家的治国理念和政治制度。在同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形成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发展进程和具体内容既具有共性的一面,包含着普适精神价值和基本原则规定;又具有特性的一面,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多样性,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和表现样态。民主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概括材料中体现的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从中任选一个,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阐释。
2021-05-08更新 | 58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
君上大权: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附臣民权利义务
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九、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
总纲   第二条 中国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中华人民共各国宪法》
(1954年)
                                      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五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要求:提取材料中有关信息围绕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07更新 | 40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漕运概况(节选)

朝代漕运概况(节选)
秦汉多用于军事活动,随需而作,主要依靠东西走向的黄河与渭河。
隋唐宋隋代开通运河,漕运方向转变为由东南向西北;隋唐在运河沿岸设置粮仓,分段漕运;宋代行和籴之法,后形成“代发”制,即丰时买粮储备,灾时以所储之粮上供,民众纳钱代粮;北宋都城开封的物资供给主要依靠漕运,汴河水道运输繁荣。
元明清漕运方向转为南北向;元代以海运为生,明初一度取海道,但成祖以后仍以运河为主;明清专设漕运总督及以下各级机构和官吏,形成规模庞大的文册《户部漕运全书》;明清各地可截留、调拨漕粮,运河沿线商品经济活跃、城市繁荣。

——摘编自吴琦《南漕北运:中国古代灌运转向及其意义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05-07更新 | 44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观点出处观点概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国古代诸王朝的兴亡根本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安宁繁荣、国力增强—政府开拓、财政困难—提高赋税、贫富分化—内忧外患、走向覆灭)。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中国历史自秦汉后,即入于一治一乱之循环,而不见有革命。历来大乱之所由兴,要不外“人心放肆”那一句老话。人心放肆即不易尊重对方,更不易节制自己,更要紧的,乃为人心放肆便是其礼俗失效之征。
黄炎培1945年与毛泽东的对话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比较斯塔夫里阿诺斯与梁漱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看法有何异同?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建国后的政治探索来答复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话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语言流畅)
2021-05-0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进行课题探究,以下是他们收集整理的一部分信息:

依据该研究小组搜集的信息,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加以分析。要求:概括特征要多角度,分析要史实充分。
2021-05-05更新 | 576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管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14世纪黑死病横行欧洲时,部分医生佩戴鸟嘴面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疾病的传播。
19世纪末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细菌存在之后,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结果大幅度减少了伤口感染率,口罩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开来。
19181919西班牙流感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口罩成了疫病出现的象征性影像。
1952长期的污染以及高气压滞留导致伦敦大雾围城,伦敦人染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肺部疾病,口罩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21世纪初2003年中国“非典(SARS)”期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此后,除了防毒、防霞、防过敏、防病毒之外,各色各款的口罩还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与耍酷的.工具。

——据欧阳晓黎《口罩从历史中来》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30更新 | 956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