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经典观点解读
《礼记·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一个人树立治国的志向,首先要从修身齐家做起,这成为历代有志之士的追求。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讲修身与治国的关系。经历了近代列强侵略、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伤痛,家国情怀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孟子》解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材料二

仁人志士历史贡献解读
汉朝班超一家数代对国家强盛、边疆巩固作出了贡献。学习中外历史知识,每个爱国学子都要把增长知识、学好本领与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
著名政治家和学者梁启超不仅本人对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九个子女也都成为有用之才;中国航天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院士是梁启超的少子,在被问及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什么时,他说:“爱国!”。
回族青年马本斋和他的母亲英勇抗日的事迹,传颂至今。
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体现家国情怀的典范方志敏被捕入狱后写下的“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名句,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

材料三

仁人志士名言解读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铭记历史,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钱学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围绕主题“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结构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2-2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宿迁中学、宜兴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全长1860公里,是贯穿东非和中南部非洲的大干线。坦赞铁路于1965年开展全线踏勘,1970年10月开工,1976年7月正式移交坦、赞两国政府。这条铁路联结起中非之间跨种族、跨世纪的真挚友谊,是中非人民友好史上的不朽丰碑。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文物是历史的写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70年发掘的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被称为20世纪隋唐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以下是何家村出土的一件珍贵文物:

文物

简介

鸳鸯莲瓣纹金碗

它用纯金打造,碗壁上有两层凸瓣纹,这种凸瓣纹实际上受典型的波斯文化的影响。……鸳鸯与莲花同出,表示着一种夫妻好和、永结同心和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通体采用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捶操技术制作成型,代表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平。——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贺达炘


“王源中,(唐)文宗时为翰林承旨学士。……(上)遂赐酒两盘,每盘贮十金碗,每碗容一升许,宣令并碗赐之。”

——《唐摭言》卷十五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件文物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体现历史视角,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古已有之,民族主义则是伴随18世纪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建立的产物,是一种“现代现象”。“民族主义”一词,最早见于15世纪的德国,1836年首次被列入《牛津词典》,19世纪中叶开始被频繁使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目前,很多学者比较认可英国学者厄内斯特·盖尔纳的民族主义定义。他认为:“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就是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绪或者一种运动,可以用这个原则作最恰当的界定。民族主义情绪是这一原则被违反时引起的愤怒感,或者是实现这一原则带来的满足感。民族主义运动,是这种情绪推动的一场运动。”

“人们谈及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很多都是直接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始,而不是从它的更远的中世纪源头开始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在历史中孕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壮大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最初的动力;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摆脱神权,追求人权,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武器;当经济与政治条件都具备后,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建立的民族国家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

在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民族及民族国家的观念传遍欧洲,并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世界,民族主义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具备了全球性的意义。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评述欧洲近代“民族主义”。(要求:评述角度明确,论据充分,所用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1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运动,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波浪式离心运动,即汉民族人口由黄河中下游人口稠密地区逐渐向四周扩散,而且在多数地区还呈现波浪式推进的特点;二是北进南退运动,即北方民族不断向汉民族居住的黄河流域推进,并迫使汉民族人口大规模南迁。在中央政权强盛,人民较长时间享受政治安定的条件下,大致以前者为主;在连年战乱或几个政权对峙、鼎立的情形下,则以后者为主。这两种人口迁移运动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南移,并最终形成了中国人口分布南重北轻的局面。

——摘编自王建朗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等

从材料中选取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成因

成因表现形式实现途径竞争结果
客观
因素
生产力机器化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商品市场规模化生产英国成为当时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以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

主观
因素
货币本位国内立法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国内立法确立金本位制的国家
国际地位战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经济实力贸易英国垄断国际贸易|
货币信贷建立金融中心英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结论 强国竞争的结果导致权力失衡,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成因

成因表现形式实现途径竞争结果

客观
因素
生产力电气化美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商品市场

全球化
美国向海外转移生产,成为世界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国家,世界最大的进口国

主观
因素
货币本位国际协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等同黄金的本位地位
国际地位战争二战的结果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大国
经济实力贸易美国垄断战争期间的军需贸易并主宰战后经济复苏
货币信贷建立新金融中心纽约成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金融中心
结论强国竞争的结果导致权力更替,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货币制度

—上述材料摘编自陈雄《国际货币制度演进逻辑的揭示及反思》


阅读材料,围绕“国际货币与世界发展”,任选角度, 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表述成文。)
2023-11-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朝历代对孔子称谓的变化

时期对孔子的称谓
春秋战国“孔子”、“孔夫子”(也就是在姓氏后面加上当时通用的敬称)“孔丘”(“摇唇鼓舌 , 擅生是非 , 以迷天下之主”)
汉代“至圣”“褒成宣尼公”(使其位列头等爵位)
北魏“文圣尼父”
隋朝“先师尼父”
唐朝“先圣”“文宣王”(地位与天子比肩)
宋朝“衍圣公”、“至圣文宣王”(“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元朝“大成至圣文宣王”

——摘编自王荣芳《圣人孔子与专家孔子》


围绕材料中任意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0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巴斯位于伦敦以西100英里,坐落于群山环绕的谷地中,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小城。从城市中心的每个方向看去,都能看到绿意融融的田园景观,优雅古典的建筑与周边乡村风光相映相称,文化与美景融于一体。巴斯浴场从3000米深的地下,每天喷出127万升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46.5摄氏度,既可饮用,又可治病。巴斯城自古罗马帝国统治英格兰岛时就已出名,罗马人最早在这里发现了具有神奇疗效的矿泉,修建了许多大型浴场,英文中“洗浴”(bath)一词便来源于此。17世纪60年代,巴斯人口尚不到2000人,1760年代为13000人,1780年城市人口为19000人,18世纪末,巴斯的人口数为33196人,较世纪之初增长了10多倍,成为英国十大城市之一。1851年,巴斯的人口达到了54000人。184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巴斯城中有87%的工人都在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为游客服务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新房屋成批涌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据傅广生《英国旅游文化史》等整理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斯城的崛起”自拟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3-11-05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中为古人关于唐两税法的主要评价。

齐抗唐宰相“督纳有时,贪暴无所容奸。二十年间,府库充物”,“以钱为税,则人力竭而有司之不觉”。
陆贽唐宰相“本惩赋敛繁重,所以变旧从新”“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制度弛紊,疆理隳坏”。
苏轼宋文学家“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其初盖甚均也”“有兼并之族而赋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以至于破败流移而不知其所往,其赋存而其人亡者,天下皆是也”。
马端临宋历史学家“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尤为得当”“不征粟帛而征钱,更得为奸以病民”,“不能量入为出以制国用,虽竭天下之力以奉之,多为法以取之,只益见其不足耳”。

——摘编自付志宇《唐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结合两税法相关知识,从表中选取一定史料作为支撑,围绕国家治理如何实践“制度创新”,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学界关于一战的著述繁多,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总是被忽略。本书根据翔实可靠的史料,披露了一段意义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历史。一战期间,14万华工因缘际会地成为中国派往世界的“使者”,来到法国参战。华工们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是挖战壕、修铁路的专家,甚至搏杀于前线,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们是中国国际化进程中平民参与的代表,为中国参战和加入巴黎和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华工们参与一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动地之事。


   

——徐国琦著,潘星译《一战中的华工》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3-10-13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