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丰富的国家治理智慧,这些智慧在今天仍有强大作用。今天中国的治理与古代中国的治理有几个一贯性:一是疆域辽阔。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国土空间,长期以来存在着各区域的自然禀赋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因此需要对资源的利用进行调配与再平衡,这些都增加了国家治理的复杂性。二是人口众多。人口不断增长,由黄河流域逐渐向外扩张;如何使这么庞大的人口有效地组织起来,对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三是民族多样。当华夏民族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的先民也同时开发了中国及中国周边的广大地区;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中,始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基本问题。疆域、人口、民族等基本国家要素,铸就了中华民族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

——摘编自徐伟新《大国之治:中国古代的治理智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颁布时间法典名称法典简介
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人类存世最早的法典之一
公元529年《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世界法律文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法律影响至今犹存。
1756年《巴伐利亚民法典》近代欧洲最早的民法典
1804年《法国民法典》大陆法系民法基石,法国自此成为现代民法典的故乡。
1896年《德国民法典》打破了《法国民法典》近一个世纪的垄断地位,与《法国民法典》并列成为大陆法系民法的代表。
1898年《日本民法典》近代亚洲第一部民法典
1922年《苏俄民法典》第一部社会主义的民法典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据徐国栋《世界民法典编纂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围绕“民法典的发展与演变”选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12-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

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2023-11-22更新 | 17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百年来,来自不同自然环境、拥有不同历史记忆的族群,在独特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拥有相似文化信仰的群落,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建构起对文明的归属,塑造了文明下的鲜明身份。不同的语言思维、文化信仰、传统习俗汇聚交织,塑造了多彩缤纷、熠熠生辉的文明篇章。而随着新商路的开辟,来自不同文明的个体愈发频繁地踏上彼此的版图,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动力。区域文明间的互联互通,全球文明间的包容并蓄为新思维、新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推动人类文明形态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仍在继续,但随着轴心国的不断溃败,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已经到了着手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时候。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认为战争结束后,国内外形势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所以,必须在战争结束前利用盟国有求于美国,而美国国内普遍关注击败法西斯的时机,拟订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具体方案。在罗斯福及其幕僚们看来,法西斯的巨大威胁促使苏联与美英建立了战时联盟,尽管战后法西斯的威胁会消失,但仍存在维护和平的共同需要。况且苏联在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战后为了获得上百亿美元的美国援助以重建经济,将不得不继续与美国合作。因此,战后大国合作仍有可能。基于这一设想,罗斯福设计了以美国为主导的美、英、苏、中等大国战后合作的蓝图,力图通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维护战后的世界秩序。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24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罗斯福所设计的战后世界秩序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夏、商政治遗产的基础上,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在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前提下分封诸侯。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天下”“禹迹”为核心的疆域认同。在“天下”范围内,正统或共主地位成为历代王朝的共同追求。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最初体现为天命观。西周铭文及《诗经》《尚书》,皆称文王、武王“受命”。“受命”的关键是敬德保民,天命所归必是民心所向。春秋时期,诸侯亦可称先祖“受命”,“天命”不再是周天子专利。周人自称“我有夏”“我区夏”,追慕夏人所奠定的文化传统。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亦以“诸夏”自居,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管仲也强调“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面对春秋战国混乱的秩序,齐桓公“一匡天下”,楚庄王问鼎中原,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兼并战争带来连锁反应。战国七雄纷纷变法图强。变法的主题不外乎强化君主集权、尊贤、尚法、富国、强兵。在时代巨变中中央集权已呼之欲出。春秋战国商业空前繁荣,商人活跃于各诸侯国间,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无论是中原诸国还是与“蛮夷戎狄”杂处的秦、楚、吴、越等,都继承了商周以来的汉字系统、文化典籍和礼乐文明。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扩大。

——摘编自陈民镇《春秋战国的基本走向》


根据材料,围绕“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自拟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29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学者川北稔在《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一书中以砂糖为独特视角,展现了相互独立的世界各大洲逐渐联为一体的过程。内容涵盖了八世纪初阿拉伯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引进了甘蔗种植技术和制糖技术,使地中海沿岸各岛都开始盛行甘蔗种植,并开始了强制奴隶劳动。新航路开辟后,甘蔗种植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传到美洲,十九世纪拉美的独立运动驱赶了欧洲殖民者,但甘蔗种植园经济后遗症影响深远。尤其讲述了十六、十七世纪砂糖大量生产和普及的过程中,非洲黑奴的悲惨命运,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变迁,以及欧洲生活方式的变化、政治力量的角力。看似离得很远的历史事件,却通过砂糖找到连接点。

——《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简介

结合材料及世界史相关知识,选择另一种物品,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与历史关联的书名,并为该书写份简介。(要求: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各个氏族文化区既相互交流,又逐渐交融,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共同奠定基础。

——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

材料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畜牧业始终在中国农耕区的周边地区,许多游牧民族逐渐被农耕文化所同化。随着农耕文化的扩张,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主体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付少平《中国古代农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性特点》

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进程还依然延续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现局部统一或“大一统”的各王朝都以“中国”正统王朝自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林文勋《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材料三

   

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五千年·不断裂”为题写一则短文,阐释中华文明“不断裂”的文化基因。(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2023-08-15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名人推荐】
今年是北流市实验中学建校11周年,十一年来实中精神激励着一届届实中学子前进,学校策划编纂《实中魂》名册名人精神勉励同学们,挑选部分历史名人,如下:
              

商鞅                    张骞                  王安石


              

林则徐              郑和                                                    詹天佑


请你从上述人物中推荐两个历史名人,并分别说明推荐的理由。(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精准)
2023-07-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建立新中国,28年间,党召开了一次次重要会议。这些会议作出的决策,指引了中国革命的方向,推动了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图片是部分重要会议的会址,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一大会址                                             八七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任选一处会址,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用以下开头续写解说词。
(说明:可从图中任选一处会址,也可自选一处会址,介绍中共相关会议。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开头: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会址,该会址位于省(直辖市)。
2023-07-19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