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社会保障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具有公益性质的综合性事业,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发展与成熟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和谐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隋朝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
北宋范仲淹在宗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
南宋朱熹创建社仓。
明清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1601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
1834英国对《济贫法》进行了修正,标志着英国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
1891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颁布,覆盖了工人、失业者、老年人和残疾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最为完善和有效的社会保险制度之一。
1935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一词由此产生,它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1948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通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宣布已经完全建成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福利国家。
1951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1970尼克松政府从三个方面对福利政策提出了批评,重新强调州、地方政府和私人慈善团体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
1954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其中较为详细地针对企业职工所提供的福利进行了规定,具体包括困难补贴、探亲补贴、取暖补贴等。
1984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架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2010我国颁布《社会保险法》。
2022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9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6亿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材料,自选一个角度,以“社会保障”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研究社会治理可以从以下角度予以探究。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1政治体制
1.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3法律与教化
1.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1.5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6货币与税收
2.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2.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2.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2.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2.5交通与社会变迁
2.6医疗与公共卫生
3.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3.2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
3.3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3.4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3.5战争与文化碰撞
3.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3.7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中外通史纲要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社会治理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要有结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作者出处内容
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刘歧《赵氏金石录序》东武赵明诚德夫家,多前代金石刻,仿欧阳公《集古》所论,以考书传、诸家同异,订其得失,著《金石录》若干卷,别白抵捂,实事求是,其言斤斤,甚可观也。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老弟肚里实在博学。但上头的意思是要实事求是;你的文章固然很好,然而空话太多,上头看了恐怕未必中意。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本朝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
请整合上述图表中历史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释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说理透彻,逻辑清晰,书写规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殖民帝国形态的构成要素设计成一张“菜单”(如表3所示),认为这些要素的结合方式决定了一个帝国的盛衰。

宗主国政体目标公共利益统治手段经济制度谁受益社会特征
暴政制
贵族制
寡头制
民主制
安全
沟通
国土
原材料
人力
地产收益
税款
和平
贸易
投资
法律
治理
教育
文化转化
健康
军事
官僚政治
殖民
非政府组织
公司
本地精英代表
种植型
封建型
重商型
市场型
混合型
计划型
统治精英
都市人口
殖民者
本地精英
所有居民
种族灭绝型
等级分化型
转化型
同化型

——摘自(英)尼尔·弗格森著《巨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菜单中任取三个要素,并以世界史上某一殖民帝国的盛衰状况为例说明选取的理由。(要求:明确列出所选要素,每栏仅可选取一个要素,要素之间应有逻辑联系,史实准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50~1978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向朝鲜无偿提供大量战争急需和人民生活必需的物资援助,并在战后继续帮助朝鲜恢复经济、重建家园。1964~1970年,中国的受援国达31个,并先后同10个非洲国家建立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援建成套项目和提供技术援助成为对外援助的主要方式。
在努力克服“文革”时期严重财政困难和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中国全力支持越南、柬埔寨、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同时全面铺开对其他亚非友好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受援国增至66个;1971~1978年,对外援助支出达到前20年支出总和的159%。
改革阶段(1979~2012年)中国不断推进对外援助机制改革,包括:淡化意识形态色彩,重新明确对外援助作为“南南合作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帮助的基本定位;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走互利合作的新道路。
创新阶段(2013~至今)中国全面开启对外援助方式的结构性改革和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例如,设立多种形式的援外专项资金和合资合作专项基金,贴息优惠贷款成为对外援助资金的创新形式。除传统的成套项目和物资项目援助外,技术援助和智力援助的比重明显提升。

——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5-14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潍坊柴油机厂大事记

1946年,环海铁工厂(其前身)创建于威海。

1948年,12名环海铁工厂工人筹建潍县坊子大华机器厂。1950年,生产了25台15马力柴油机支援治准工程。

1953年,企业收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并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建成了金工、铆锻、装试等车间,扩大了生产能力。

1957年底,工厂生产柴油机达到574台,提前两年完成工厂计划。

1958年,进行扩建。

1961年,开始进行全面整顿。

1965年,工厂扭亏为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70个大庆式企业之一。1978年,各项生产指标基本恢复。

1984年,定点生产从奥地利引进的斯太尔重型汽车用发动机,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将技术标准进行“中国化”。

1986年,对市场需求量大的老款柴油机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1994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精简改革。

2002年,成为本行业内首家完成混改的企业,正式成立潍柴动力集团。200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9年,入选“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入选亚洲品牌500强。2022年,弹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9%柴油机,刷新全球纪录。

——摘编自《潍坊柴油机厂厂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见证新中国经济的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493次组卷 | 1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用挑战与应战揭示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衰落。有学者认为,这种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也可用于观察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在近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此处选取了前三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时间

二战前

二战后

15世纪-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挑战者

西方

西方

经济全球化

应战者

西方

东方

西方、东方

挑战方式

战争

经济

军事、经济

经济、民主

经济

应战方式

战争

经济

革命

全面的民族国家构建

区域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摘编自董世举《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围绕近现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2023-04-26更新 | 539次组卷 | 10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缴纳的用于党的事业或党的活动经费。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在某些时间段的发展概况。

时间

概况

1922年规定:“本党一切经费收支,均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支配之。”党员“欠缴党费三个月”必须开除之。
1941年首次对党费的性质、用途、交纳方法和检查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1945年“各地党员及候补党员应缴党费数额,由各省委、边区党委或其他相当的党委规定实行之。”此后,党费的征收标准因地而异。
1952年将党费集中中央统一使用、拨付,重新明确了党费收缴标准和党费使用办法。
1956年“最近发现有的地方的党组织动员党员尽量多交党费,以致影响了某些党员的生活,这种现象应该加以纠正。各地党组织应该教育党员按规定缴纳党费,不要动员多交。”
文革时期有的党员长期不按规定交纳党费;有的单位没有专人管理党费,账目混乱;有的随意开支党费,挪作他用,甚至贪污党费。
1980年全党开始着手恢复和建立新的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
1992年对党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审批、报告和检查制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成为党建立系统化、科学化党费制度的重要标志。
2008年党费缴纳比例按每月工资税后收入多少而定,征收比例分别为工资税后收入的0.5%、1%、1.5%、2%。

——摘编自万丹:《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的历史考察》

提取材料中任意三个时间点(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全球治理体系是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随着国际力量消长以及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难题日益凸显。全球治理的突出特征是它的公共属性,贸易自由化、移民问题、环境保护等问题事关所有国家的利益,这就会引发全球治理中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供给不足。全球治理还存在“发展缺位”问题。全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然而,全球治理体系不能保证所有国家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主要根源。


根据材料,围绕“全球治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都城形态的变迁

朝代都城布局
周朝西周营建东都“成周”,王城坐西朝东,在王城以东建设“郭”以安置“国人”、迁居殷贵族和驻屯军队,形成了小城连大郭、“坐西朝东”的格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都城大多采用类似的格局。
秦汉秦成阳和西汉长安仍是坐西朝东的格局。东汉时,为便利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之礼,形成了坐北朝南格局,中央官署分布于南北二宫周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保留坐北朝南的北宫,中央官署集中于官南大街两侧,形成中轴线。
隋唐都城由内城和郭城组成,内城又分为宫城和中央官署集中的皇城,形成东西对称、南北向的中轴线布局。
宋朝北宋东京形成宫城、里城和外城三重城圈的结构,出现以宫城为中心的全城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放式的都城制度代替了汉唐时期封闭式的都城制度。南宋临安形成了“坐南朝北”的特殊结构。
辽朝辽上京分南北二城,北城为皇城,仿唐长安建设,但在宫城内保留契丹所居毡庐旧俗;南城为汉城。
元朝大都“坐南朝北”,形成中轴线。
明清“坐北朝南”,形成中轴线,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圈。

       ——据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从表3中提取两条及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2-29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