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高祖时期任命的刘姓诸侯国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刘邦集团的将领,地位普遍很高。在刘邦制定“非刘氏不得王”的封王原则时,这类军功阶层极力维护建立于郡国并行制基础上的汉政权。此时所封刘氏诸王大多年幼不能执政,故由诸侯国相、傅代理掌治其国,帮助王国稳定。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相互协作,为汉初中央政府制定的政令、举措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文、景时期,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的冲突、诸侯王骄奢不法之事逐渐增加。诸侯国相在中央命令下,从王国内部取得对王国兵权的控制。“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为进一步削弱诸侯王而设立“左官”“附益”“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

汉武帝晚年至昭宣时期,诸侯国相的职能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宣帝继位后,“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即重用“通经”“明理”并熟悉政事的大臣为郡国守相,来循吏拊民。此时期诸侯国相在职责上除了监督、辅助诸侯王外,还有着提高地方治理政绩的责任。元帝好儒学,即位后为包括太守、诸侯国相在内的地方官员附加“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职责。成帝时期,正式提出将相、内史与郡太守、都尉对等接轨,制度上规定相承担王国行政职责。

——摘编自陈昆、李禹阶《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
2023-06-01更新 | 443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研究,学术界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分期普遍达成认识。如下表:

分期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18401895年:起步阶段(尚未提上议事日程)由军工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学习西方科技文化,培养新式人才;中体西用
18951927年:整体发展阶段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及短暂春天维新思想;废科举,兴学堂;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19271949年:曲折前进阶段美帝控制下的国民政府一党独裁;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破坏民主进程夺回关税主权;设立国家银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官僚资本主义及美帝国主义联合摧残民族工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腾飞阶段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中共领导下的民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双百方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日益丰富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以“中国现代化”为关键词拟定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文明体主要类型的简单分类法

文明体类型主要特征什么时候?
亲属社会小型的(少于50人),移动的,与邻居有联系旧石器时代,不过,其中一些持续到21世纪
早期农业村庄农民群体,几百号人,与邻居有松散联系大约距今11000年农业肇始之际初次出现,扩展到世界许多地区,覆盖四个世界区,至今还存在于一些地区
游牧社会游牧民群体,与邻居有松散联系,偶尔能够结盟形成庞大的军队大约公元前4000年伴随次级产品革命(提高了对大型牲畜的利用效率)而首次出现;只存在于非洲—欧亚大陆不适合农耕的干旱地区
农耕社会人口几百万的大型群体,将广大地区的村庄和城市联结在一起,出现了国家、税收体系、读写能力以及纪念性建筑大约公元前3000年之前诸多世纪,最早出现在苏美尔和埃及;也出现在包括美洲在内的农业广为传播的其他地区;19世纪之前主要的社会类型
现代全球社会相互联系的全球文明体,建立在现代工业技术之上只出现于现代人类世的社会类型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后期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1941年     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     美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     美苏参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规划战后国际秩序。

1947年     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实施。

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于1949成立经互会。

194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

1955年     以苏联为首“华约”成立。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并解决。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7年     美苏签署《关于削减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次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国家建造的历史经验,从两个方面“偏离”了“从帝国到民族国家”的“正常”路径:其一,它并没有经历多族群帝国的崩溃、分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各自独立的民族国家,相反,至20世纪中叶,在中国所出现的是一个就领土格局而言,跟清朝在极盛时期的疆域大体相当的国家;现代中国因此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建立在旧日“帝国”疆域之上的民族国家,具有超大规模的领土与人口。其二,它并没有建立一个西式的体现主权在民原则的代议制民主制度,最终产生的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具有强大的行政能力。其生命力之强,乃至在建国后近七十年间维持其政党—国家的体制基本不变。这在21世纪的世界诸大国中,同样是独一无二的。

——以上摘编自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5-28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考前调研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建党十个整年之际,国家发行“七一”纪念邮票成为惯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图所示为一套纪念邮票中的第5枚,其它四枚分别以中共一大会址、南昌“八一”大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延安宝塔山为主图。)
   
根据所学,从图像证史的角度赏析以上两枚建党纪念邮票。(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5-2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阶段时期特征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周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先民建立了最初的多民族国家,即夏、商、西周。在这个过程中,“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从春秋到秦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加强中央集权。一些新民族加入,主要有匈奴、南越和西域各族等
第三阶段从魏晋到隋唐经过民族交融,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核心——唐人。我国各民族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关系
第四阶段从五代到元经过分裂,再次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首次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统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第五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清朝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各方面密切关系所自然形成

——摘编自孙进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


从材料中任选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围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2023-05-21更新 | 43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会借助于当下所有可用的智力资源对疾病作出解释。医学走过了从巫术到宗教、哲学以及最后到科学的漫长道路。医学充分参与了自然科学的伟大崛起.借此.它变得远比过去更加有效。在新的医学科学中,文明已经铸就了一件武器.人类可以用它来努力把自己从疾病的古老束缚中解放出来。然而,把健康状况的改善全都归功于医学科学则大错特错。还有另外一些因素.也扮演了同样重要的角色。

1681-1855年伦敦人口年度死亡率数据

时间

人口

年度死亡率(每千人)

1681-1690年

530000人

42%

1746-1755年

653000人

35%

1846-1855年

2362236人

25%

——摘编自[美]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疾病与人类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这一时期英国伦敦人口变化为例,提炼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5-21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