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两河流域最早的文字文献主要记录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两河流域的原始文献逐渐演变出财物买卖凭证,租赁契约,财物收据等多种法律文献。这一变化反映出两河流域(     
A.法律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B.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开放包容
C.居民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D.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逐渐加剧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社会的迅速发展都是在思维活跃的时候。社会发展有突进和渐进两种形式,突进表现为打碎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暴力革命。这时,思维活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不可遏止的思想解放运动;渐进则是政治上的改良和生产力的改进,此时,思想则呈现出比较活跃的状态。而一切暴力,如果没有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先导,只是按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一些纲领或改革措施,其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而单纯的暴力,则只能对社会造成破坏,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赵立史云谋《思想解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最早见到西方博物馆并把它介绍给国人的是福建人林钺,他在1849年写的《西海记游草》中记述了他在美国参观博物馆的见闻。在他之后,1866年清政府的外交官斌椿及其随员写了“笔记”“述奇”等书向国人介绍欧洲博物馆。康有为出走欧洲期间,在意大利详细考察了博物馆,写成《意大利游记》一书。1887年,英国传教士在山东青州办了一座博物堂,开放当年参观者就有5000余人,第二年增至20000余人,在大城市办的博物馆影响就更大了。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建了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其建筑特色在于馆、园一体,是古代苑囿与近代博物馆的结合。之后的二三十年间博物馆陆续在一些大城市中办起来,有国立也有省立,发展是比较快的。规模和藏品都很可观,像历史博物馆、故宫古物陈列所藏品都有20余万件。1915年,故宫开放时“三路齐开,票资仅半圆”“转城之内、六宫之中,无处不如蚁聚焉”。1927年,河南省建馆时颁布的办馆宗旨是“启发民众知识、激增革命思想、促进社会文明”。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高潮是和中国考古发掘的高潮同时到来的。

——摘编自苏东海《中国博物馆的百年回顾与世纪的遗憾》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趋势的形成原因。
2024-04-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运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中心。据统计,这一地区使用非英语人口的比例高达51%,全美国的这一比率是21%。所使用的非英语语言中,排前三位的是西班牙语(36.7%)、汉语(16.6%)、其他印欧语言(9.3%)。美国硅谷的这一现象可折射出(     
A.外来族群的深层矛盾B.国际协作的日益深化
C.知识精英的跨国流动D.移民文化的单向认同
2024-04-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运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自北向南,穿越了好几个气候带。其中,沙漠和森林是活动的障碍。农业的发展缓慢而零碎。从大约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600年,联结西非和地中海的泛撒哈拉贸易线路开始了它的转变。亚撒哈拉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用黄金、铁、奴隶、盐和象牙进行交易,所有货物在地中海的需求都增加了。冶铁知识和家畜饲养方法,沿返回的贸易路线传给了黑非洲。随着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东非出现了一系列国家,西非的马里和桑海也一度强大。但非洲的发展始终和亚欧大陆不同。无法像罗马人、阿拉伯人和中国人一样,非洲人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建筑师和工程师;但自然条件的限制,使他们无法建立伟大的帝国文明。

材料二   美洲天生具有丰富的植物物种——玉米、土豆、南瓜、豆角和树菁,但可供驯养的动物不多。欧亚大陆有牛、绵羊、山羊、猪、鸡、水牛、马、骡、驴和骆驼的野生始祖。这些动物提供了肉、奶、羊毛、皮革、牵引和运输。相比之下,美洲只有无峰驼、火鸡和几内亚猪,而且它被隔绝在物种和知识的全球交换之外,而这种交换,正是劳动生产率能得到最大发展的原因。因此,美洲人没有车轮,没有铁,也没有犁。这些制约条件,限制了北美文明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从人类起源到21世纪》(2013)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6 . “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极为平常,其技术要求绝不会超过木匠、磨坊制作匠和领匠的创造能力:如飞梭、珍妮纺纱机。即使从科技上看来最为复杂的机器(1784年瓦特发明的旋转式蒸汽机),其所需的物理水平也不会超过此前大半个世纪已经达到的程度。”这一论述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A.得益于工匠坚实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B.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C.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大机器的生产发展D.首先发生于纺织业的必然
7 . 盛唐时期,茶文化传入日本,并衍生出茶道。后来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公元1522~1591年)不仅在茶道精神上做文章,对于茶道仪式和茶室的改进方面,也处处体现着茶道的精神理念。其秉行的“和”“敬”“清”“寂”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现代日本茶道的发展。据此可知,日本茶道的发展(     
A.彰显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B.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全面扩展
C.属于商品流动的必然结果D.反映出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70年代,艾哈迈德在苏丹宣讲《古兰经》教义,谴责富人、官吏和外国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并提出要把“《古兰经》和先知的圣训作为社会的指导原则”。1881年,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与殖民者作斗争。这反映出苏丹独立运动(     
A.阻止了苏丹的殖民化进程B.源于宗教信仰的矛盾
C.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使命D.具有一定本土化色彩
9 . 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化进行研究。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亚洲学会”和创办《亚洲研究》,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黑斯廷斯这些举措(     
A.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B.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C.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D.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马克思说:“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这说明(     
A.工业革命促使阶级矛盾激化B.工业革命后劳动力竞争加剧
C.工业革命使得社会构成复杂D.工人阶级缺乏武装斗争意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