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0 道试题
1 . 如表是商代甲骨卜辞中出现的农作物次数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商朝(     
农作物名称麦(含米、麦)
次数442121161
A.重视对农业的管理B.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C.神权保障农业生产D.农事活动有序运行
2024-06-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张骞、甘英的3次外交活动不仅增加了中国对中亚、南亚和西亚各国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当时的中国与中亚和西方国家的联系。中亚各国也加深了对汉朝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与汉朝进行商业贸易的愿望。汉政府特地在商路沿途建有驿站、驿馆,以保护、接待往来的商人,保证他们的交通、食宿需要。中国从西方引进了葡萄、苜蓿、芝麻、黄瓜等新植物品种,琉璃、象牙、犀角、玳瑁等工艺品以及西域的乐器。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的佛教经义由大月氏开始传入中国。而中亚和西方各国从中国输入的商品和技术则更多,中国的铁器、漆器、纸张、香料、布匹,尤其是丝绸制品传入中亚和西方国家·其中丝绸制品成为最受欢迎的商品。

——摘编自柏铮《丝绸之路-古代中西方的商业交流》

材料二

从区域的海上航线延伸为世界的海上航线
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世界的交通网络
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的是欧洲人的劫掠、征服和殖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及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海上贸易之路相比新航路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4-06-0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约达尼斯的著作《拜占庭》载:“长期以来,如果没有哥特人的帮助,罗马军队在对抗任何民族的战斗中显然都要费很大的劲,所以他们经常向哥特人请求援军。君士坦丁大帝的政府也曾召唤约4000哥特人,以修建君士坦丁堡。”这反映了哥特人的迁徙(       
A.助推了罗马的发展与强大B.推动了农耕与游牧文明深入交流
C.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与战争D.深刻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
4 . 《日内瓦公约》把“受到攻击”和“从事政治反抗运动”均列入难民范畴,该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明确规定“非参与敌对行动的人”应受到人道主义的待遇;《都柏林公约》规定欧洲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庇护政策,给予难民等同于公民地位的地区内自由迁徙的法律待遇。这些公约(     
A.为缓解难民问题创造了条件B.反映了难民救助机制开始建立
C.表明欧洲主导难民救助活动D.体现出区域人道主义危机频发
5 . 曾担任印度外交部长的普拉纳布·慕克吉公开表示:“亚洲对佛教遗产重燃兴趣,将有利于唤起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古老联系,从而使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这表明印度(     
A.开始逐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希冀借助佛教来增进地区合作共识
C.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重塑D.主张将历史融入国家经济建设之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最早见到西方博物馆并把它介绍给国人的是福建人林钺,他在1849年写的《西海记游草》中记述了他在美国参观博物馆的见闻。在他之后,1866年清政府的外交官斌椿及其随员写了“笔记”“述奇”等书向国人介绍欧洲博物馆。康有为出走欧洲期间,在意大利详细考察了博物馆,写成《意大利游记》一书。1887年,英国传教士在山东青州办了一座博物堂,开放当年参观者就有5000余人,第二年增至20000余人,在大城市办的博物馆影响就更大了。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建了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其建筑特色在于馆、园一体,是古代苑囿与近代博物馆的结合。之后的二三十年间博物馆陆续在一些大城市中办起来,有国立也有省立,发展是比较快的。规模和藏品都很可观,像历史博物馆、故宫古物陈列所藏品都有20余万件。1915年,故宫开放时“三路齐开,票资仅半圆”“转城之内、六宫之中,无处不如蚁聚焉”。1927年,河南省建馆时颁布的办馆宗旨是“启发民众知识、激增革命思想、促进社会文明”。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高潮是和中国考古发掘的高潮同时到来的。

——摘编自苏东海《中国博物馆的百年回顾与世纪的遗憾》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趋势的形成原因。
2024-04-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运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中心。据统计,这一地区使用非英语人口的比例高达51%,全美国的这一比率是21%。所使用的非英语语言中,排前三位的是西班牙语(36.7%)、汉语(16.6%)、其他印欧语言(9.3%)。美国硅谷的这一现象可折射出(     
A.外来族群的深层矛盾B.国际协作的日益深化
C.知识精英的跨国流动D.移民文化的单向认同
2024-04-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运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盛唐时期,茶文化传入日本,并衍生出茶道。后来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公元1522~1591年)不仅在茶道精神上做文章,对于茶道仪式和茶室的改进方面,也处处体现着茶道的精神理念。其秉行的“和”“敬”“清”“寂”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现代日本茶道的发展。据此可知,日本茶道的发展(     
A.彰显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B.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全面扩展
C.属于商品流动的必然结果D.反映出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至明清,与封建社会治乱更迭对应,黄河流域的移民总体上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盛世中心向周边的外移,目的多为中原王朝扩张势力。或者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引发黄河中下游地区战乱,权力中心南移带动大规模汉人南迁。北魏是最早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而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是全面模仿黄河中下游地区文明的典型例证。1127年的靖康之乱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又一次大规模迁往南方,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出了北方。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各个内迁的非汉民族几乎无一例外地接受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各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

——摘编自穆冬霞《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规律、动因与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出现了华人移居东南亚的高潮,同期大量欧洲人也涌入美国。东南亚等地锡矿的开采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愈发迫切。此时的美国工业蓬勃发展,有着较为优越的社会和政治条件,并且美国移民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其通过鼓励移民法、采用高工资吸引移民等积极的移民政策。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致使东南沿海地区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许多贫苦百姓只能出洋谋生,多数华工是在政府组织、“中介”欺骗、殖民地“绑架”等情况下前往的东南亚。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大批移民迁往美国,但欧洲人前往北美最主要的方式是自由通过海运前往。现在的东南亚和北美早已烙上了中国和欧洲的印记。

——摘编自杨丽莎范茏《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的主要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
10 . 下图所示为1972~2021年美国民众对“是否希望增加移民”态度的变化情况。从发展趋势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多元文化交融决定经济全球化水平
B.移民问题成为美国社会冲突的根源
C.当今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逐渐消弭
D.移民符合当代美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