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从明万历年开始,外销瓷出现了一种新的瓷器样式,其中间有一主图案,外圈有多个开光图案组成的边饰,先前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等,后又出现了具有异国情调的画面。这种新的瓷器样式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风靡欧洲。这可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A.现实主义艺术获得了大众认可B.手工业产品艺术化倾向突出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有所加强D.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末,维新派把救亡与维新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他们没有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还对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存在幻想,他们希望把自下而上的运动与自上而下的变革结合起来。由此可见,维新派(     
A.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B.具有进步和保守的两面性
C.主张革命与改良并重D.强调变法策略与实际相符
3 . 1934年春,江西省会昌县召开的一次苏维埃会议,讨论的范围很广,包括“地主的土地、房屋、财产、农具和富农多余的土地及耕牛、房屋、农具等没收和分配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经济动员问题,救济灾荒问题,群众卫生问题,优待红军家属问题,战争动员问题”等。据此可知,当时(     
A.革命统一战线政权日益巩固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了应用
C.红军长征具有切实民主基础D.农民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审级制度是一审终审制,其诉讼活动遵循“一事不再理”原则,即案件一经判决并发生效力,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不得再行起诉和审理。这个原则不但适用于民事案件,也推及刑事案件。罗马共和国的这些做法(     
A.使法庭审判效率得到了提升B.形成了灵活的审判程序
C.彰显了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D.体现了司法体制局限性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50年第一次全国民政会议明确提出“把水灾变成水利”,1953年第二次民政会议进一步指出“水利、交通、农林等部门在灾区兴办各项工程时,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原则下,应组织有劳动力的灾民参加”。这些主张(     
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B.有助于强化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C.源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将经济建设与社会救济相结合
2024-05-21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墨子批评儒者“立命缓贫”,认为“命”的观念是“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述)之”,他提出了“有命则富而可贫,无命则贫而可富”的反命题,宣扬人的“强而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富,不强必贫”。据此可知,墨子(     
A.批判了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B.揭示天命观对生产力的制约
C.否定了贵族执政的经济基础D.强调个体主观能动的重要性
2024-05-21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通过的相关决议。据此可知,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时间内容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颁布《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认为为了达成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可以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民主党派建立合作关系
A.力图壮大政党的阶级基础B.深化了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
C.受到了新三民主义的影响D.确定了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如图所示为《新青年》不同类型译文占各卷译文总字数的比重情况。这实质上说明(     

A.制度变革呈现循序渐进特点B.近代救亡图存道路的深入探索
C.新文化运动已然背离了初衷D.马克思主义已为社会普遍接受
2024-05-19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后进入巴比伦城,先是号称自己是“巴比伦之子,巴比伦之王,四方之王”,然后向巴比伦的保护神——马尔都克神奉献牺牲,最后宣布重建和修复被薛西斯破坏的神庙。这些举措旨在(     
A.改变波斯人的宗教信仰B.增强对亚历山大的认同
C.强化对东方民族的教化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文化逻辑,深得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出处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曾子(春秋)《大学》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刘安(西汉)《淮南子·汜论训》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陈寿(西晋)《三国志》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凿齿(东晋)《襄阳耆旧记》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陆贽(唐)《论缘边守备事宜状》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刘昫(后晋)《旧唐书·柳亨传》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吕坤(明)《呻吟语·应务》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任意一项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八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