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氏族部落以更快捷的交通,甚至通过战争来实现对边远地域铜、锡和铅矿等战略资源的控制。夏商周时期,王都的迁徙也多是围绕铜锡矿产地进行。这些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保证青铜器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B.促进中原社会向早期国家的过渡
C.推动中原汉文化向周边地区转移D.构筑起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新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97—1898年,全国多省官员纷纷饬令购阅维新报刊,洋务派高官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前后共发布13条饬令予以推广。据统计,湖北、山西两个充分执行推广指令的省份保证了49个府和145个县得以阅读维新报刊。这说明(       
A.山西、湖北两省在维新变法改革中走在前列
B.晚清官方寻求合理化政治革新和统治维系
C.晚清政府意识到传统科举已不能维邦强国
D.崇尚西学的社会风气完成了晚清民智开启
2024-05-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历朝国号,有助于我们清晰把握中国古代从贵族社会到士族社会再到平民社会的历史脉络。

中国古代王朝国号由来统计表

阶段主要朝代国号的由来
第一阶段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以所在部落的名称作为朝代的名称。
商始祖契受封于商,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原为渭水流域部落名称,灭殷以后,以“周”为朝代名。
秦原为古部落,秦襄公救周有功封为诸侯;秦统一后,以“秦”为朝代名。
第二阶段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刘邦统一中国后,定国号为“汉”。
隋文帝杨坚之父被封为“随国公”。杨坚称帝,定国号“随”,后因“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高祖李渊传袭其祖父爵位“唐国公”,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
赵匡胤曾为后周宋州归德军节度使,960年赵匡胤称帝,国号“宋”。
第三阶段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有“大、首”的意思。
元末,民间有“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传说。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明”,彰显“明王”出世抗击暴元已经应谶。
清太宗皇太极把“金”改为“清”。按照“五德始终”理论朱明属火,有“以水克火”的意思,同时儒家追崇“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清”也有指代王政的美意。
(1)根据材料,归纳各阶段中国古代王朝国号命名的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阶段国号命名特征的主要原因。
2024-05-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一份保存在今山东郯城县档案馆中的宣传材料这样记载:“解放大军显神威,全国开始大反攻。眼看将贼命不长,不久就要快完蛋!”从材料看,人民解放战争面临的形势是(       
A.解放军开始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B.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C.解放军开展渡江战役并向全国进军D.国民政府在长江以北的统治基本结束
2024-05-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南宋初期,宫廷画师创作了大量主题鲜明的画作,如李唐的《采薇图》,描绘的是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萧照《中兴瑞应图》描绘了宋高宗赵构从出生到继承皇位,上天显示的灵异征兆。这些画作(       
A.有利于重构政权认同B.旨在阐释理学的精神
C.寄托了画师复国理想D.表达了士人高远志向
2024-05-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无论是根据死因赠与或非死因赠与,还是根据死者临终意愿而留给尊严教会的财产,按照城市议会的慷慨决议,就这些赠与物免于征税。”这一规定(       
A.凸显了罗马法律对物权的保护B.维护了罗马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C.为教会聚敛财富大开方便之门D.为议会确立世俗治权提供依据
2024-05-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唐朝前期对于外部世界采取了宽大的、接纳的态度,如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担任节度使,各种宗教可以自由传播。这一态度或举措(     
A.取决于唐朝强大的国力基础B.导致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C.不利于唐朝国家统一与安定D.瓦解了传统主流意识形态
8 . 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人类发展方向示意图,反映了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关系。从示意图可看出(     
A.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生产关系调整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C.科学技术革新使社会分工更趋于合理
D.社会形态转变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
2024-02-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汉朝陆海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中国的丝及丝织品等就不断通过中亚远销到西方,而西方却没有具有同等比较优势的农工产品与中国进行交换。有人推算,1571—1821年,拉美运抵马尼拉的白银达4亿比索,主要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然后运往拉美出口,由于生产水平的落后、航海技术的欠缺、交通的不发达,古代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为皇家贵族服务。从17世纪20年代起,咖啡、茶、糖逐渐成为英国人喜爱的日用食物。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绝大部分年份中,所购买的茶叶都占其从中国总进口值的一半以上。这些东西从生存角度来看并非必不可少,如非生活水平改善,它们不可能成为一般家庭的必备品。从18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茶叶占荷兰人进口中国商品总值的70%—80%,有些年份甚至超过85%。从广东十三行出口的最重要的商品也是茶叶,通常一担茶叶(重百斤)的利润为4至5两银子。丝茶贸易地位的互换不能单纯视为中国两个出口货品的消长,内中包含深巨的“历史意义”。哈孟德夫妇指出,丝绸让位给茶叶表明:“在横过大西洋或是绕过好望角行驶的船舶上,所运的货物不是为宫廷或教堂而是为小巷和农户而预定……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世界进入近代体系的一个重要阶段。”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丝绸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出现丝茶易代的原因。
2024-01-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印第安时期的美洲人生产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粗放”,如阿兹特克人的“浮动园地”。而印第安人并不需要努力改进工具和施肥手段,即使采用简单的手工劳动形式也能凭借水利、地广人稀等因素满足数万人口的土著帝国的生存需要。据此可知,印第安时期美洲(       
A.渔猎采集业与定居农业并存B.生产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
C.原始农业依赖于优越的资源D.农业发展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