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76 道试题
1 . 清代政务的处理有一明一暗两条渠道,明的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的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奏折人。这意味着清代(       
A.中枢机构运作更趋合理B.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
C.中央机构职权划分细密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昨日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在宋、元时代并不见流传。明朝中叶以来,有不少人对岳飞的《满江红》进行唱和,使得这首作品逐渐成为名篇。近代以来,岳飞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满江红》成为爱国精神的象征。这一文学作品的经典化(     
A.主要取决于历代统治者的文化政策B.反映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C.缘于其深厚的内涵意蕴和时代氛围D.体现了古代文学的世俗化趋势
7日内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清帝退位后,黄兴认为政治目标已实现,“将来政治竞争,但能以政见相折冲,不愿以武力相角逐”,中华民国初年的国会选举期间,孙中山专心从事实业建设,对国民党党务“一切不问,纯然放任”;黄兴则积极为国民党争取选票,并认为“今者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末由”。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黄兴主张“法律讨袁”,反对起兵,孙中山“格于众议,只好从缓发动”,后袁世凯欲武力镇压革命党,黄兴与孙中山领导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在日本,孙中山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继续发动式力革命,黄兴主张积蓄力量,循序渐进地反对袁世凯。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建立后黄兴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建立后黄兴和孙中山的政治分歧及其后果。
7日内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4 . 18世纪上半叶,英国纺织厂女工如果在劳作的时候停下来休息,并不会有人过多在意。而到了18世纪下半叶,纺织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和调配,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纺织厂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这使得女织工不能够轻易休息。这一现象表明工业革命(       
A.解放了女工人身的自由B.提高了工人生产自主性
C.推动了生产组织的变革D.强化了工厂的管理能力
7日内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5 . 在14世纪之前,人们把时间寄托给上帝,时间是“走向永恒过渡”。而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除了在职业古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他们强调要掌控时间,把握当下。一位意大利的母亲在给她儿子的信中说道,“要好好利用时间,不要荒废了时间……”这表明文艺复兴(       
A.冲击了宗教势力B.因信称义开始确立
C.强化了世俗观念D.天赋人权广泛传播
7日内更新 | 3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上。据联合国发布的资料,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在1989年已达1.5万亿美元;1985—1989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1985—199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大约相当于全球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2.5倍。这反映出(     
A.国际投资呈现出多元化B.世界贸易逐渐处于停滞状态
C.意识形态影响资本流向D.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7日内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7 . 下图表(表)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阶层

户数

人口

总收入(石)

公粮(石)

公粮占收入%

地主

16

91

462.0

104.70

22.6%

富农

40

356

679.5

92.09

13.5%

中农

244

1352

1481.8

120.95

8.1%

贫农

588

2498

1376.8

30.34

2.1%

雇农

64

235

58.8

其它

37

214

111.3

2.92

2.6%

合计

989

4746

4170.2

351.00

8.4%

这一现象体现了(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
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7日内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层认为,在1918年到1921年这几年当中,“政府的经济问题缩小为主要支持军事工业,利用过去遗留下来的贫乏资源来达到军事目的,同时使城市居民活下去”。这可用于说明(       
A.十月革命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
C.内战时期苏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D.苏联工业化存在结构不合理的倾向
7日内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85年12月,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大会宣布了“国民大会党”的成立,并把各地民族主义组织提出的政治、经济要求集中起来形成决议。大会强调民族团结,确定只讨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不讨论容易引起矛盾、摩擦的地方性事务和宗教问题等。上述举措(       
A.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缘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受迫于党内激进派别的压力D.有利于民族平等和争取自治
7日内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10 . 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编纂。弘治年间进士邝璠以《耕织图》为蓝本,编撰《便民图纂》一书,为苏南一带农村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提供指导。其内容庞杂,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和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便民图纂》的出现体现了(       
A.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B.士大夫阶层趋于世俗化
C.平民文化需求范围扩大D.日常生产生活的标准化
7日内更新 | 3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