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79 道试题
1 . “社”本义指土地神,社祭本起源于民间社群,但在分封制下,“社”变为贵族的保护神,主持社祭是贵族的专利;战国时期,立社、祭社又成为民众普遍参与的事情。这一变化说明战国时期(     
A.土地私有逐渐确立B.百家争鸣兴起
C.社会转型趋势明显D.重视社祭活动
2024-03-06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暨东北三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后,西医手术逐渐在中国出现并传播,但被认为是折损人体的妖术;19世纪晚期后,伴随着手术实践与知识译介的进展,西医在大城市中逐步被认可。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近代科学不断发展B.国人医疗观念的进步
C.中西医的结合成为趋势D.西医成为时代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前期,元氏(拓跋氏)的男子多娶鲜卑各部落贵族和其他胡族贵族女子为妻;5世纪中后期,元氏多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弘农杨氏等汉人大族通婚,多娶汉女。这一变化反映出(       
A.鲜卑贵族集团的势力不断衰弱B.北方汉族士族的胡化趋势
C.北方经济的发展对婚姻的影响D.北魏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
4 . 唐律规定:“殴伤见(现)受业师,加凡人二等,死者,斩”,并有《注》云:“谓伏膺儒业;而非私学者”。明清时期虽承袭唐宋之制,但删除“伏膺儒业”条,并补充道:“儒师终身如一。其余(百工技艺)学未成或易别业则不坐,如习业已成,罪亦与儒并科”。这一变化反映出(     
①儒学思想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②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理念
③司法实践助推法律条例优化   ④政府的社会思想控制得到强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 . 下表所示为不同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商品的构成变化(占总价值的比例)。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商品

1668—1670年

1758—1760年

胡椒

25.3%

4.4%

纺织品

56.6%

53.5%

生丝

0.6%

12.3%

茶叶

0.03%

25.3%

其他

17.5%

4.5%

A.海外贸易呈现下降趋势B.价格革命得到迅速发展
C.国内需求结构发生变化D.海外殖民活动发展受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图,导致图中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科学技术新发展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D.社会运动的推动
2024-03-05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暨东北三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7 .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一统趋势加强B.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
C.铁犁牛耕的使用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后赵太子“使文武皆跪立”,成汉之主李寿“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政治发展不均衡D.中枢机构的权力变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教会认为黑夜代表罪恶和危险,每当夜色降临,欧洲各地城市会实施宵禁。16.17世纪,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赌博、跳舞等晚间娱乐活动已是宫廷贵族日常生活。17世纪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开始享受夜晚生活,英国咖啡馆、餐厅、小酒馆可以通宵开放。18世纪是欧洲城市夜晚急剧变化的时期,一些城市夜晚也不再关闭域门,甚至连城墙都推倒了。进入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遍布汽灯,灯火辉煌,是巴黎最大的购物场所。伦敦也出现了斯特兰德广场、莱斯特广场和皮卡迪利广场三大夜生活商贸中心。

材料二   进入18世纪后期,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类似的状况引发了劳工群体的抵抗。在这一时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

材料三   人类在黑夜的很多活动其实都具有经济意义,无论是夜生活的兴起,还是夜间劳动,本质上都是夜间的经济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欧洲夜间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
2023-09-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
唐玄宗347
唐肃宗164
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

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南宋6348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

——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