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1 . 1787年,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围绕“全国行政官”的设置问题,有人坚决反对“以英国政府为模本,把行政权集于一人”。有人提出“全国行政官由一人担任。若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行政官就应拥有绝对否决权”。此后美国建立的制度是(     
A.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B.总统掌握行政权并受到制约
C.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D.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2023-08-06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人口大量频繁地迁徙和流动,边疆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大量内聚,而汉民族则从中原往东北、西北和南方辐射。各族人民在住所、饮食、服饰、语言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发生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     
A.彻底改变人口分布格局B.完成民族融合历史进程
C.实现经济重心南移目标D.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生活
2023-08-01更新 | 252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法国大革命初期,为调动民众的革命力量,法国政府实行了权力下放,对地方行政采取放任态度。1792年共和制确立后,中央政府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799年拿破仑上台后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这些举措(     
A.反映了法国革命倒退B.体现了封建思想深厚
C.有利于巩固革命成果D.导致拿破仑帝国瓦解
5 .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向内凝聚的统一性既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下列各项中属于秦朝的历史贡献的是(     
A.以嫡庶血缘确定继承名分制度B.推广郡县制并统一文字度量衡
C.确立儒学于意识形态主流地位D.重文抑武提倡文治强化了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2年宪法的通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年5月至8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这部宪法(     
A.通过历程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产物D.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7 . 我国近代修筑马路后,“乘汽车、马车者,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和“男女不杂坐”的古老风习面临着新风尚的挑战。这说明当时(     
A.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初步发展B.交通发展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C.国人的传统观念尚无法改变D.政府鼓励使用新式交通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等三篇论著,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的主张(     
A.有利于民族教会与世俗王权的发展B.打破了德意志民众对宗教的迷信
C.否定了基督教信仰在救赎中的作用D.支持德意志贵族建立自己的教会
2023-06-27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

——整理自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等

材料二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夏金政权一方面推行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制为主导的统治方针,使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因俗而治的二元体制推动了“华夷一体”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深化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末期蕴含的“统一”因素。结合所学,概述秦统一的开创性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宋夏金时期为元明清大一统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历史基础。结合所学,从疆域版图的角度概述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弘治时期,户部主事卢锦曾说:“自今凡御内朝批本及一切政事,必敕内阁及该科都给事中,该衙门官同至御前面议可否,裁自圣心行之。盖必有学士,则内臣不得以自专;有都给事中,则学士、内臣不得以声势相倚。”这反映出,明代(     
A.依靠行政制约机制维护皇权B.废除宰相制度的弊端
C.提高了行政中枢的决策效率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