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的建立及其分封制下的政权建构模式,将被征服的方国和族群在政治上卷入周政与周制的管理体系中。原先以血缘为族群壁垒的状态被打破。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非周族群都以政治上的从周感超过了之前狭隘的“我族”心理与认知。或者说,周所建立的“单血缘支配的社会”超越了每一个族群中血缘组织的力量,以分封制的形式贯彻了王权至高无上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统一政治认同下,每一个血缘邦族的“小我”力量弱化,一个政治体推动的“华夏”建立起来。

材料二   秦立国时辟在西戎,长期与异族群相处。至战国时,除了以一套郡县制的行政建制履行政治集权统治和对异族群的管理之外,还有一套在非华夏族群地区施行的行政建制,如“属邦”“臣邦”“外臣邦”“道”。“道”是秦政权直接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域。它既体现了政治一体化在边域的扩张,同时也意味着族群在政治制度的推动下逐渐“内附”,并有一部分族群逐渐趋于华夏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乔传宁《周秦时代政治变革与族群认同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秦国地方管理体制的特点及成因。
2 . 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2022年,其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创造了11%的经济总量。它反映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B.“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探索D.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尝试3
3 . 1941年,毛泽东鼓励党内同志加强对中国史的学习,为响应这一要求,《中国通史简编》在延安出版,其主旨在于“组成一部简明扼要的,通俗易懂的中国通史。”这一做法(     
A.适应当时民族解放的需要B.扩大了边区政府阶级基础
C.旨在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D.意在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王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方法巩固自己的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宗亲和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一制度对西周的统治曾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藩屏周”的作用逐渐丧失,导致中央王朝失去了对地方诸侯国的有效管理和实际控制。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战乱,就是这一制度弊端的展现。

——摘编自刘家书《秦汉时期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斗争》

材料二   郡县制自秦代实行以来在名称上有诸多变化,两汉至隋代地方行政上曾实行州县制,唐代实行道县制,宋代实行路县制,元代以来实行行省制,但是,该制度的主旨未有变化。它一直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及专制君主对地方的完全控制。

——摘编自万昌华《论郡县制度的嬗变与实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封制在周代作用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秦之际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3-12-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信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措施评价道:“复于丰熟以中价收籴(收购粮食),谷贱则官籴,不至伤农,饥歉则纳钱,民以为便。本钱岁增,兵食有余。”这里评价的王安石变法措施(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B.达到了强兵的目的
C.解决了北宋财政困难局面D.增加了农业的产量
6 . 魏晋时期,少数氏族内迁,虽然造成了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的大动乱,但只经过不到三个世纪,华夏文明便通过隋朝统一,宣告先进文明对于落后文明取得全面胜利,并挟统一产生的强大力量,在随后三个世纪中,全面影响着东亚其他地区的历史进程,以至隋朝被域外史学家称为“世界帝国”。材料表明,隋朝(     
A.对华夏文明发展贡献卓著B.使国家由分裂走向了统一
C.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融D.对周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林则徐赴任广州主持禁烟,途中便派人“先赴海口代访夷情”。至广州后,他又组织有关人士编译《澳门新闻纸》,借以采访夷情。经过调查,林则徐认为禁烟重点应是杜绝鸦片来源,便要求外国鸦片贩子于三日内缴交所有鸦片,并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同时,他还意识到“内地兴贩已久,囤积之家定必不少”,于是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内地民人贩鸦片、开烟馆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议死罪。”鉴于广州官僚机构的腐化,林则徐还倡导民间组织“绅士公局”,以宣传禁烟及收缴鸦片,并规定“倘有客商违例夹带吸食,许该船户前赴沿途地方官密行首禀”。

——摘编自李桂屏《试析林则徐禁烟斗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美法诸国逐渐同意禁向中国出口鸦片。1909年,各国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揭开了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序幕。与此同时,甲午战争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提出“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禁烟和批评清政府的鸦片政策。国外华文报刊也指出吸食鸦片是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呼吁华人同胞禁吸鸦片。在当时社会,不仅舆论要求禁烟,国内外禁烟组织活动也相继开展。如在维新变法期间,徐勤等在多地成立戒鸦片烟总会,不仅配制戒烟药丸,还编写、印刷戒烟歌等传示各地。一些乡约民规中也顺应潮流,加入了自禁鸦片、稽查烟馆等内容。至1910年,由资政院议员及学绅界人士组成的中国国民禁烟会在北京成立,并在各地积极协商设立禁烟分会。至此,清末民间禁烟运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于海斌《清末民初时期的民间禁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间禁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运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江南瘴疠地,九州之隅角”到“苏湖熟,天下足”,乃至江南“富甲天下”“衣被天下”,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段。大体而言,以西晋永嘉南渡为起始,江南人口开始加速集聚,并以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开展农业生产;经唐安史之乱和宋靖康之变后,江南逐渐完成了这一历史形象转变。

——摘编自樊良树《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开发概论》

材料二   明代,江南棉、桑种植逐渐广泛,可谓“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地宜稻者十之六七,皆弃稻栽(棉)花”。以致曾经“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至明代“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即使是产米之都的苏州,也多依赖湖广之粮。江南地区种植烟草、竹木、花卉之人日广,扬州、杭州等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供应市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推动了农业雇佣的发展,形成了长工、短工、月工、忙工、伴工等雇佣形式。他们多接受雇主的工钱,同雇主的生产相结合,为雇主生产,增殖其价值。此外,江南农民或迫于生计,或欲发财致富,弃本逐末现象也日益增多。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的认识。
9 . 如图为1900年7月,美国媒体发布的一幅漫画——《西方列强眼中的“问题”》,描绘了山姆大叔、约翰牛与六个人物站在一起,远眺标有“CHINESE QUESTION”的大山,山顶则是一张被丑化的、满脸愤怒的晚清中国人像。该漫画还配有文字“并不像从远处看起来那么容易”。下列对该漫画解读最为正确的是(     
A.列强团结一致应对中国人民抗争B.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引发列强担忧D.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发生转变
10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列强签订的诸多条约的用语中,无论是彼之要求还是中方允准,均为“乞恩”“恳恩”以及“圣恩”“天恩”等词。此外,在《望厦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还降谕道:“国家抚驭外夷,一视同仁,断不使彼此稍分厚薄,致启争端。”这可用于说明(     
A.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源B.传统思想制约近代外交活动
C.中外民族矛盾逐渐弱化D.清廷已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