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期托名大禹的一篇地理著作。文中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如图)并分成九个等级:雍州上上,徐州上中,青州上下,豫州中上,冀州中,兖州中下,梁州下上,荆州下中,扬州下下。据此分析,《尚书·禹贡》对以下哪种说法的史料价值最大
A.西周时期以都城为中心的分等级统治体制
B.“州”作为行政区划的历史开端
C.战国时期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统一观念
D.大禹时代的国家疆域及行政区划
2022-01-18更新 | 19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利润是全部航行成本的60倍。而现今很多学者对此提出疑问,通过去掉远航成本和船员船只损失、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研究的变化表明
A.旧有历史研究成果失去价值B.达·伽马贪图名誉谎报利润
C.大众认知时常与事实相背离D.史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
3 .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历史学家波佩利埃尔借鉴法国既有历史理论的同时,又融合了意大利的语言学方法,创新性地强调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准确性,认为依据事实及史料客观地描写历史是历史学家的基本职资。波佩利埃尔的史学主张
A.保障了史学独立的地位B.适应了思想解放的需求
C.否定了传统史学的价值D.催生了人文主义的思潮
2021-12-25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据先秦文献记载,商朝都城多次迁移。后经考古发掘证实,商朝的都城遗址早期主要在郑州一带,晚期在安阳。这说明
A.历史解释呈现多样性特征B.考古发掘更具价值
C.历史研究需多重史料互证D.文献记载真实可信
5 . 茅海建先生通过系统发掘我国所藏前清档案,在“公车上书”“戊戌政变”等学界公认的关键性历史问题上,接连有所斩获。……揭示了戊戌变法中许多鲜为人知的隐情与细节,走到史实重建的前列。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档案的史料价值远超其他史料价值
B.史料发掘为历史研究注入了新内容
C.史料在流传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
D.档案史料必须与当事人的手稿互证
2021-06-10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五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5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征讨辽东时,掳得少数民族百姓一万四千口,按例当分赏将士,“上愍欺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值),悉以钱布赎为民”。此外,众多少数民族将领也获得唐太宗重用,他们或成为驸马,或被赐予李姓。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A.开放包容的民族意识B.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C.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D.选贤任能的治国手段
8 . 如表中的史料(     
史料内容来源
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瞻,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二千石勉加循抚,无令失职。”《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诏曰:“盖君人者,视民如父母,有怛之忧,有忠和之教,匍匐之救。其婴儿无父母亲属,及有子不能养食者,禀给如《律》。”《后汉书·章帝纪》
A.证实东汉灾害频繁发生B.体现了儒家以经注律
C.彰显了以民为本的理念D.说明政府职能的拓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29年魏玛共和国外长斯特雷泽曼去世,留下300箱档案。为突出其“西方政策”的“辉煌成就”,他的秘书精选部分档案出版。有学者认为,“以此种选本为依据解释出来的斯特雷泽曼的外交政策、德苏关系之类‘历史’恐怕去‘真实’就很远了”,这是因为该选本(       
A.没有史料利用价值B.史料需要辨别真伪
C.缺乏真实历史记录D.史料信息不够完整
2024-01-22更新 | 37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陕西、河南地区高三下学期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联漫画家库克雷尼克塞在1954年的作品《片面的经济》,在我国一度被用来说明苏联模式的弊端,然而经考证人物形象及其身体上的文字,以及1952年联共(布)十九大报告,判断此图意在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化。对此图认识的变化最能说明(     

A.一手史料的可信度最高B.历史解释应置于当时历史情境中
C.冷战影响艺术家的创作D.对史料的解读应取决于作者身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