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其来源如下表。由此可知,古代埃及(       
地区阿拉伯地区北非(除埃及)埃及本土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欧洲其它地区东亚
数量(箱)1589017044124244111
A.成为世界贸易交流的中心B.对外交流范围呈扩大趋势
C.陶瓷器工艺处于领先地位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7日内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如表是某学者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部分思想观点,其意在说明(     
思想观点出处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道德经》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荀子》
A.民众需求受到统治阶级重视B.道家主张影响儒学发展
C.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D.学术文化融合趋势明显
2024-03-2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时,侍中成为中朝近臣,卫青以侍中身份“出入禁中、顾问应对”,后因其三次北伐匈奴有功,武帝“以青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代行太尉职权。武帝临终时,又以侍中出身的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统领朝政。这反映武帝时期(     
A.军权政权呈现融合趋势B.中朝侵夺外朝权力
C.外戚参与朝廷中枢决策D.三公已经名存实亡
2024-03-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形成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矛盾冲突又协调合作的“多角互动”关系,也有中、美、日、俄“四角关系”。据此可知,“多角互动”(     
A.表明国际力量已完成重组B.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说明美国主导着国际局势D.体现了霸权争夺的集团化
2023-09-08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先秦文献中,“圣王”的说法频繁出现,并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据统计《墨子》中“圣王”出现122次《荀子》中“圣王”出现39次,《管子》中“圣王”出现46次,《韩非子》中“圣王”出现8次。这种思潮(     
A.表明诸子思想逐渐实现合流B.反映了专制王权强化的趋势
C.契合了重建社会秩序的需求D.体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2024-05-13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二战后初期,日本对中东事务缺乏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东战争中,更是恪守中立,两不相帮。但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日本大力加强对中东国家的国际援助,发展同中东国家的良好关系。日本的这一转变反映了(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世界多极化趋势显著加强
C.调整对外政策应对能源危机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22·河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要加强服务贸易发展对接,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领域,不断做大“蛋糕”。中国将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不断促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使各国人民共同享有服务贸易增长成果。中国对服务贸易的态度源于(     
A.服务贸易是一种新型国际贸易形式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C.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D.服务贸易会推动经济全球化
2024-02-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8 . 李白崇道,写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这样参禅打坐的诗句;杜甫崇儒,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咏;白居易佛道兼修,晚年干脆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些事例反映了唐代(     
A.唐诗因为科举制而盛行B.知识分子都有宗教倾向
C.诗歌创作水平达到顶峰D.三教合流趋势更加突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刑罚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具有代表性的为奴隶社会的旧五刑制度与封建社会的新五刑制度。公元前167年,汉文帝改革刑法制度,基本上废除了奴隶社会的旧五刑体制,将肉刑改为笞刑,同时改无期为有期。至汉景帝时,笞刑制度进一步完善。隋文帝提出“绞以致毙、斩则殊形,除恶之体,于斯已极”,至此,包括笞刑、杖刑、徒刑.流刑与死刑的封建新五刑制度正式确立。虽然宋元明清各朝对刑罚制度均有所创新,但在整体上,其刑罚均以新五刑制度为基础。虽然严刑酷法一直存在,但慎刑恤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摘编自杨丽娟《古代中国封建刑罚“文明”之思想原因》

材料二   12世纪以前的欧洲,非理性的举证方式广泛流传当人类无法通过自身的智慧来判断嫌疑犯是否真正有罪时,为了弄明白罪与非罪,彼时的法庭更多的是期冀于获得来自上天的指示等。这种乞求神灵,由神的意志来决定的“非理性或泛神论式”的断案方式被称为“神判法”。神判法是中世纪前期欧洲流行的司法审判程序,起源于日耳曼民族的习惯法程序,又与教会关系紧密。神判法往往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包括某些被指定的教堂、国王的庄园以及某些特定的法庭,主持审判的人通常是国王委派的官员和教士。

——摘编自盛宏意《中世纪欧洲神判法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罚体制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封建刑罚“文明”与欧洲封建法制文明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大量的文献记载表明,表现历代帝王、当朝皇帝、良臣功将、历史圣贤等人物是唐代肖像画的重要内容。这种肖像画主要被创作图形于凌烟阁、大明殿等殿阁的壁面上以供众人观瞻。除此以外,皇帝还经常命画师将受到赐封的功臣写真画于宗庙之壁以示表彰。这表明当时(       
A.绘画的政治性功能凸显B.士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增强D.绘画技法逐渐走向成熟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