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的祖先饮茶始于药用。秦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有“茶”的记载。三国两晋时期,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进入唐代之后,780年陆羽著《茶经》,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宋代塞外的茶马交易和茶叶对外贸易都逐渐兴起,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茶仪已成礼制。在下层社会中,有各种茶文化习俗。元朝时,北方民族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由元朝到明朝中期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材料表现了(       
A.饮茶之风开始于秦汉时期B.清朝出售茶叶成为正式行业
C.各少数民族都盛行茶文化D.茶文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借反抗意大利入侵的之机,扫荡了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战后,他不但派遣了埃塞俄比亚第一批赴欧留学生,还利用意大利的赔款加快电报线、公路、铁路、银行、西式医院和学校建设。这反映了埃塞俄比亚(     
A.跻身资本主义强国的行列B.主动融入近代化发展潮流
C.以民众为反侵略斗争主力D.跳过了封建社会发展阶段
3 . 《马可·波罗行纪》是西方世界第一本主要讨论中国的书,书中还提到正是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帮助蒙古人制造投石机,最终攻破了襄阳城。而史书上的确有记载:忽必烈“自西方请来工程专家,建造出足以投掷一百五十磅重石头的机器。”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马可·波罗生活的时代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马可·波罗家族掌握了西方先进军事工程技术
C.《马可·波罗行纪》加深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
D.《马可·波罗行纪》对元朝的历史记载真实可信
2023-04-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C)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得救并非靠善行或者赎罪券等外在的东西,而是相反,人因为信仰上帝,才被上帝称作义人,即“因信称义”。在这里,个人是无须借助教会作为中介而直接与上帝进行精神交流的。马丁·路德的新教思想(       
A.否定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强化了人们的思想禁镧
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D.有助于增强君主的权力
2023-04-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C)
5 . 10世纪的西欧,大部分土地是森林、荒地和沼泽。11世纪左右,人们利用三圈制提高了土地效率,使用重犁进一步深耕细作,并使用新型的挽具和轭具(先前的轭会勒住耕马的脖子)。这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A.直接导致了采邑制的产生B.推动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
C.加速封建庄园经济的衰落D.主要动力来自封建主推动
2023-04-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C)
6 . 古希腊人逐渐形成了小的城邦,各城邦人口不多,互相间经常战争。城邦内寡头制、贵族制、民主制等各种政治体制交替实施。古希腊由此产生了成体系的政治科学。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作品相继出现。由此可知(       
A.古希腊城邦中公民群体内部的阶级分化严重
B.古希腊的城邦政治难以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
C.古希腊政治学研究的成熟有深厚的现实土壤
D.古希腊城邦经济的不稳定导致政治变动频繁
2023-04-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C)
7 . 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公元前27年—公元68年)诸帝从屋大维到尼禄都出生于首都罗马,弗拉维王朝(69年—96年)三位皇帝“原籍”是意大利萨宾地区列阿特城。而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的皇帝图拉真出生于西班牙行省贝提卡,以上史实反映了(       
A.罗马帝国政治统治不稳定B.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扩大
C.罗马帝国自由民地位平等D.帝国的扩张促使文化融合
2023-04-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C)
8 .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被誉为(意大利)北方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国际地位显赫,在教会中也拥有众多的倾慕者,伊拉斯谟在作品中经常攻击教会的陋习,攻击教士的无知或懒惰、道德败坏和贪污钱财,其代表作《圈人颂》讽刺了尘世特别是教士的自命不凡和奢望。由此可见(       
A.伊拉斯谟拥有巨大的人格魅力B.伊拉斯谟认为罗马教会必须改革
C.伊拉斯谟反对天主教会的教义D.伊拉斯谟反对教士参与世俗事务
2023-04-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C)
9 . 【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的社会发展】

材料一   列宁认为应与西方社会和平相处,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削弱对手、壮大自己,并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政策。而后斯大林废除新经济政策,采用高速度工业化、全盘农业集体化,以便使苏联在最短时间内建成社会主义。但由于计划经济下的多种政策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变动和激荡,这种政治体制在斯大林逝世后几十年中都未得到根本改变。此外斯大林与美英两国大搞“实力外交”,并试图通过经互会等组织控制东欧国家,严重违背了列宁的国际主义原则。到了赫鲁晓夫时期,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领域的建设,扩大了集体农庄和自营农场的的自主权,试图以经济杠杆带动生产发展。但由于大规模垦荒、与美军搞军备竞赛,使苏联进一步陷入危机。直至戈尔巴乔夫,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失败后,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

材料二   由于俄罗斯旧版历史教科书出现了“去苏联化”“去苏共化”等对历史事件的诋毁性解读,成为各种势力煽动反俄情绪、鼓动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工具。因此包括广大民众在内的阶层提出"重新审视苏联历史"这个命题,在2004年4月的民意调查中发现,对列宁的正面评价在民众中仍然超过55%以上,对工业化也产生了新的评价。为了治理历史教科书乱象,普京继前两次任内干预历史教科书,在第三次任职时提出编写统一历史教科书问题,其中包括2003年取消“抹黑”历史的教科书、2009 年成立直属总统的"反击篡改历史行为的委员会"。有俄罗斯学者指出,俄罗斯应进一步在欧亚经济联盟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历史教育空间,强化这些国家间历史与文化联系。

——摘编自吴恩远《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社会发展道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罗斯由"去苏联化"到理性看待苏联历史的原因。
10 . 1453年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一种“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意识在俄罗斯盛行,这种思想认为前两个帝国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由于背叛基督教已经崩溃。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这一思想后来对俄罗斯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情况反映了(       
A.俄罗斯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B.俄罗斯文化的源头主要来自罗马文化
C.当时的俄罗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D.东正教是俄罗斯帝国维持统治的工具
2023-04-10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C)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