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1 . “明夷”本为《周易》卦象中的一卦,为“离下坤上”,即地在上,火在下。“明”即太阳(离),“夷”有损伤之意,意思是黑暗损灭光明。“待访”是等待贤者来访。黄宗羲以此为书名,可能主要暗喻(     
A.明朝贪婪腐朽,必然为清所灭B.异族入主中原,亡国切肤之痛
C.作者生不逢时,希望贤者赏识D.社会现实黑暗,期盼明君圣主
2023-11-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际格局与全球治理】

材料一   随着过去退出记忆并以印刷形式留存下来,历史学家和其他评论家开始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来描绘那场可怕的大战中的胜利。一部分人认为,同盟国的战争努力只不过是同一硬币的另一面——在道德上,同盟国的事业与轴心国的事业一样陷于破产。与南京、鹿特丹、贝尔格莱德、格拉纳河畔奥拉杜尔或马尔梅迪的一笔笔明细账相对的,是同盟国拒绝轰炸通往奥斯维新的火车线、在战争结束时让德国战俘忍饥挨饿、将广岛夷为废墟——这是最恶劣的“反人道罪行”。

——摘编自【美】威廉森·默里、阿伦·R.米利特《赢者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始末》

材料二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摘编自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7日)

材料三   2013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代表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28日)


(1)简要评价材料一中“一部分人”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3 . 弗雷德里克·泰勒于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其核心理论为: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这一理论的形成体现了(     
A.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需要B.工人运动迫使统治者缓和劳资关系
C.生产资本的集中加剧了贫富分化D.共同富裕是化解社会矛盾必然选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所示为“卢德分子”破坏工厂机器的场景。由此可见,卢德运动时期(     
A.机器生产是工人苦难的根源B.无产阶级政治觉悟提高
C.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暴力斗争鲜有群众支持
2023-11-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某学者概述了宋代村市(以墟市为中心)的状况,如下表所示。材料所示状况反映了宋代(     
序号概述
举办墟市被称为市合、市集、趁墟,江西、福建等地区可见许多这种名字的市集;有每天举办的市,也有隔日举办的市,一般在早上短时间内结束交易。
举办墟市的聚落小到几户的小村子,大至数百户的镇;墟市里除农民外还聚居着商人、富民和屠宰业者;墟市内有商店及旅馆、仓库;墟市分布密度最小五华里左右。
墟市的维持和管理,由当地土豪、商人这些建设规划者和租税承办人与参与保安和征税的官府双方在利害关系一致的基础上共同担负。
A.雇佣关系的产生B.抑商政策的废止C.社会阶层的融合D.商业贸易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邦推行的改革不仅要求规范重量单位和度量单位,还奖励学习手工业技术的公民,并鼓励有技术的外邦人移居雅典,授予他们雅典的公民权。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     
A.消除贵族世袭特权B.促进经济的封建化
C.实现全体人民参政D.夯实民主政治根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诏禁士民胡服”“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葬河南,不得还北”“改姓氏,定诸州士族”“稽古复礼,庶令乐正雅颂”。这些诏令(     
A.强化了汉族门阀士族制度B.表明社会生活以汉族风俗习惯为主
C.复兴了汉族传统礼乐制度D.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2023-11-08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前430年,雅典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瘟疫。雅典人把大瘟疫归咎于执掌雅典30年的伯里克利的政策失误,于是公民大会剥夺其权力,并对之罚以巨款。材料可用于说明,雅典(       
A.民主政治徒有虚名B.城邦体制趋于解体C.公民掌握国家权力D.强化了对官员的监督
9 . 范仲淹《上执政书》:“今国家有劝农之名,无劝农之实。每于春首,则移文于郡,郡移文于县,县移文于乡;乡矫报于县,县矫报于郡,郡矫报于使。利害不察,上下相蒙。”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A.政府注重发展农业B.对吏治的整顿势在必行
C.政令传递复杂繁琐D.中央对地方控制很严格
10 . 明清时期对监察官员的任用,形成了“考选—吏部与都察院考察他们皇帝敕授—试用”的程序,即通过考选来筛掉不合格的官员。皇帝敕授后,官员并没有真正入职,他们必须经过试用期的考验,最后才能成为正式的监察官员。这些规定旨在(     
A.限制监察官员滥用职权B.建立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
C.保证监察行为规范有效D.提高监察效率以维护封建统治
2023-10-25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训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