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解读如图可知,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A.奠定了西欧大国政治版图的雏形B.削弱了罗马教廷对西欧的控制
C.加速了欧洲民族国家的确立进程D.加强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交流
2023-11-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康熙时期,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三位噶伦(藏语:宰相),辅佐达赖管理西藏行政事务。雍正时期,政府派遣内阁学士僧格等“差往达赖处”,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时期,政府不仅在皇宫建立藏传佛教寺院,还设立喇嘛印务处,主掌喇嘛事务公文。清政府的这些举措(       
A.有效消除了西藏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的开始D.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4 . 随着党魁政治的崛起,政府选官日益任人唯党,任人唯亲,根本不论才干和品格,大批无德无能之辈充斥官场,政府官员质量严重下降,名声极坏,被时人称作“冒险家”“无能力的人或无赖”,从而造成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这可用于说明(     
A.政党分肥制度的危害B.文官制度确立的可能性
C.私人庇护制度的弊端D.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在法国大革命之初,大资产阶级忽视了农民对于土地的实际需求,这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从1790年1月起,农民起义就以新的力量爆发出来。到1793年,雅各宾派掌权的国民会议通过三项土地法令,使得数十万法国农民成为小块土地私有者。至此,法国封建制度的基础被彻底摧毁。据此可知(       
A.农民对土地的追求助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
B.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具有一定曲折性
C.土地问题是法国大革命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D.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具有共同利益
2023-07-17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非洲和其他非欧洲国家为资本主义的诞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通过种族灭绝、破坏文化和掠夺资源体现出来。1895年,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增补一文中指出:“非洲已被直接租给各个公司(尼日尔、南非、德属西南非洲和德属东非)。”据此可知(     
A.帝国主义在非洲形成利益共同体B.西方殖民摧毁了非洲各国的民族经济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D.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殖民手段的更新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在帝国斜阳里,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开始从求购“坚船利炮”中寻求新路。1865年,李鸿章在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等基础上筹建江南(机器)制造局,并不断扩充,至甲午战前,无论规模还是生产设备,均为国内乃至亚洲机器制造局之冠。其产品主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中国第一台明轮蒸汽军舰“恬吉号”也由其制造。江南制造局每年享有经费30~70万两不等,主要用于向西方采购机器、原材料及聘请洋技工等。除了单纯的制造外,江南制造局附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其中翻译馆,在20余年间翻译出版了163种欧美书籍,另办有约30种辑刊。广方言馆不仅是晚清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西书出版机构,其衍生的兵工学堂也是中国设置最早的兵工学堂。

——摘编自孙晔飞、陈娜《江南制造局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1950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领导人会谈,并商定苏方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随后,我国提出了建设独立自主的机器工业,讨论了建设汽车制造厂的议题,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工厂设计。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胜利下线,标志着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历史的结束。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南制造局建立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相比江南制造局的有利条件并分析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清王朝曾将西餐刀叉视为“野蛮杀伐”的饮食符号,认为吃西餐的洋人“未开化”,而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在颐和园设宴招待各国公使夫人时,宴会食物“全是中国式的,但是也预备了刀叉供来宾随意使用”。上述变化反映了当时(     
A.清朝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B.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发生动摇D.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李贽认为,“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提倡每个人“就其力之所能为,与心之所欲为……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李贽的这一观点(       
A.彰显了发展个性的愿望B.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阐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