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3 道试题
1 . 明代前期,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地位逐渐确立;明代后期,山海关的地位迅速提升,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这一变化反映出(     
A.明朝政治中心发生变化B.经济重心南移
C.明朝军事防御体系调整D.沿海威胁加剧
昨日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宇文泰在执掌西魏朝政期间,采用汉族士人苏绰建议,颁布了“先洗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诏书,让地方官遵照执行,牧守令长不通者不能为官,还开设学校,选拔中下级官吏学习其内容。六条诏书的颁布(     
A.开启北方政权封建化进程B.巩固北方黄河流域统一的局面
C.奠定后世心学的理论基础D.体现儒道法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2024-06-0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英国达德利·诺思 (1641 ~1691年) 说:“任何法律都不能规定贸易的价格,因为贸易的行情必然而且将会自行确定下来,但是,当这类法律确实碰巧抓得很紧的时候,这就对贸易是个非常大的障碍,因此是不利的。”据此推知,达德利·诺思的经济思想(     
A.属于传统重商主义经济思想B.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形成D.加剧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出口环节免税且退还以前纳税环节的已纳税款。下图是1985—2015年我国出口额、退税额及退税率的变化(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退税额是出口总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B.我国外贸的出口额与退税率同频波动
C.加入世贸组织导致了退税率持续上升D.出口退税有助于增强我国产品竞争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4年,梁启超发表《新大陆游记》,文中流露出中国大不如日本,更不如美国的感慨。1918年12月,梁启超与好友游历英、法、德、意等欧洲列国,1920年发表《欧游心影录》,客观评价东西方文化,此书反响强烈。上述材料表明(     
A.西方物质文明渐趋衰落B.社会各界对西方认识趋于理性
C.时代变迁促进思想转变D.欧洲中心的世界格局走向瓦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什么欧洲在19世纪后期的大扩张应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呢?……因为帝国主义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罗马人就是帝国主义的。它们征服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近东,并统治那些地区达数世纪之久。……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生气勃勃的经济开始以各种方式包围和改变殖民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工业化的欧洲需要为它的剩余资本和制造品获得原料来源和市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主义转向新殖民主义。列强在放弃直接政治统治的过程中,软硬兼施,通过扶植亲西方的“温和派”上台、参与独立国家宪法起草、订立各种条约协议等方式间接控制新生国家,极力架空这些国家的主权……二战后新兴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投资乏力,西方国家竭尽全力编织一张遏制发展中国家资金链的大网,将其围困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以传教士为先锋,企图改造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人民的宗教信仰,从文化价值层面进行深度渗透。殖民者秉持“白人优越感”,心怀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竭力在各殖民地推广西方语言,进行西化教育,西方逐渐在不发达国家培养出一代代蔑视本土文明、缺乏文化自信、心仪资本主义文明的“新精英阶层”。可以预料,随着时间推移,新殖民主义还将披上其他外衣。只要资本主义不灭亡,新殖民主义就有生存土壤,新殖民主义就不会消亡。

——摘编自毕健康《新殖民主义之“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期欧洲出现“新帝国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帝国主义”与“新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手段的共通之处,并谈谈如何应对“新殖民主义”。
2024-05-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903年延请章士钊为主笔“董理斯报”,实行大改良,刊登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为此,上海道台与上海领事团和租界当局交涉,将章太炎、邹容等六人逮捕,制造了“苏报案”。

按照惯例,此类案件先要在会审公廨“过一堂”——预审,再由其决定是否移送上海县衙。会审公廨预审由中方谳员孙建臣、英国副领事迪比南组成。在预审过程中,先是章炳麟等人不愿意下跪,接而又突然冒出了章炳麟等人的辩护律师博易以“时间仓猝等”为由申请延审,第一次审讯就这样草草收场。

就在准备引渡的节骨眼上,沈荩案发生,导致清帝国引渡的梦想彻底夭折了。沈荩是革命志士,据说是因在报上揭露《中俄密约》的内幕,慈禧命令用杖击办法将其活活打死。西方国家对中国司法不信任——太后命令即为法律,审判官员屈从权势而不敢根据法律力争刑罚的极端野蛮,不容于文明社会。这种不信任很快就弥漫到苏报案上,原本只有英国是拒绝交犯的坚定执行者,美国一度则是模棱两可,到最后连原来站在清政府一边的法国等也纷纷改变立场,拒绝引渡。

第二次审判在1903年12月3日再次于租界举行,清政府主张严惩,要“照华例究办”,上海县令汪庭瑶当庭宣布:   “邹容、章炳麟……定为永远监禁, 以杜乱萌而靖人心”,但尴尬地遭到英国副领事的当庭抗议。最后经过双方长时间讨价还价,到1904年5月,汪庭瑶重新宣布了判决结果“议定邹容监禁二年,章炳麟监禁三年,罚作苦工。”

本案审判有两个有趣的问题。一是中方不能明白的,英国领事和律师坚持举证的责任在原告,被告没有义务证明自己是无罪的;二是由于报刊业参与,“苏报案使本来不知道革命,不知道章、邹和《苏报》的人一下子都知道了。”

——摘编自汤志钧《一百年前的“苏报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报案”所折射出的主要社会问题。
(2)任选“苏报案”所折射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在古希腊,没有任何一部诸如《圣经》一类用来指导人的行为准则的宗教经典。希腊的宗教从来缺乏独立的组织,希腊的祭司大多由普通民众担任,相应的正统宗教思想也未曾有过,即便是对神谕的解释也更多的取决于公民的意志。这体现出希腊文化的特点是(     
A.开放性B.连续性
C.世俗性D.多元性
2024-05-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在中央常备军中,增设期门军,隶属南军;增设八校尉,隶属北军;增设楼船 (水军)等军种。汉武帝此举(     
A.表明解决边患问题军事条件成熟B.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C.增强了平定“七国之乱”的军事实力D.旨在实现对中央军队内部的权力制衡
2024-05-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80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对当年需要安排就业的1200万人,除安排国营企事业单位和“大集体”单位外,还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小集体”“全民单位办集体”、知青为主的厂店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等途径来解决。1981年7月,国务院指出发展城镇个体经济“对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扩大就业,都有重大意义”。这些方针政策(     
A.解决了知识青年就业问题B.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改善
C.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D.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024-05-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