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文学,必溯源于诗经三百首……是有政府收集而流行在贵族社会的……魏晋南朝的诗人,多半出身于门第新贵族中……唐代诗人之多、诗学之盛,可以说超前绝后。全唐诗九百卷,凡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以平民的作家,而歌唱着平民生活下至种种情调与境界。

中国艺术中最独特的而最重要的,厥为“书法”……(南北朝)南方擅长“帖书”,大体以行草为主,用毛笔写在纸或绢上,更普通的是当时人往来的书信;北方则擅长“碑帖”,是把字刻在石头上的,是一种较老的传统……多用于名山胜地、佛道大寺,或名臣贵族死后的墓志铭所用。……一到唐代,南帖北碑渐渐合流,但南方的风格,到底占了优势。

秦汉时期的绘画大体还以壁画和刻石为主,应用在宫殿庙宇坟墓……一到唐代,仙、释、人物画逐渐转而为山水、花鸟,壁画和石刻渐转为纸幅尺素,在人们日常起居的堂屋与书房中悬挂起来。

——钱穆《中国古代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

——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文学艺术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推动唐朝文学艺术走向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列举出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出超”影响日本的具体史实。
2 . 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根据所学,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写
A.①《十二铜表法》②万民法③公元6世纪初④《罗马民法法大全》
B.①《十二铜表法》②公元6世纪初③万民法④《罗马民法法大全》
C.①《十二铜表法》②《罗马法大全》③公元6世纪初④万民法
D.①万民法②《十二铜表法》③公元6世纪初④《罗马民法法大全》
2022-05-11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伯
A.沟通东西交流B.文明影响深远C.文明的包容性D.借鉴多创新少
2022-05-10更新 | 642次组卷 | 38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县华中师大琼中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1 639亿吨49%9.3%
130.4万吨193%53%
135万吨754%46.2%
6 649万吨105%7.4%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重要影响。
2022-05-1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古希腊悲剧中,往往是主人公虽然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但受控于命运而致结果凄惨。民众在观剧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进而思考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悲剧性命运。这反映了古希腊悲剧
A.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强调故事情节的丰富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促使自我意识的觉醒
2022-05-05更新 | 203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6 . 华夏认同观念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容出处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国以为号”《魏书·序纪》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徒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祀唐尧于平阳,舜禹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北史·魏本纪第三)
“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 《金史·熙宗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志》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角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新中国走上世界外交舞台B.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确定
C.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D.新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022-05-04更新 | 464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8 . 形式逻辑是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最基本的规律之一是同一律。托马斯阿奎那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的目的是
A.教皇与国王利益一致B.宣扬基督教信仰
C.教权与王权互相竞争D.教义系统化利于统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1973217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明确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毛泽东说:“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并摆脱此前亦即60年代在国际上所处的孤立地位。

——陶季邑《美国关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70年代我国提出“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2022-05-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万里茶道”是18世纪以来亚欧大陆上重要的商贸通道(如下图),也是中俄重要的文化传播、交流互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崇祯十一年(1638年),俄国使臣将中国茶叶带回并献给沙皇,自此在俄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一股饮茶之风。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一切行旅有准往来文票者,许贸易无禁”,中俄双方边境贸易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茶叶逐渐成为中国输俄的关键商品。晋商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经商传统,垄断中俄茶叶贸易,史载:“内地商民至恰克图贸易者,强半皆山西人。”19世纪中期,茶叶占中俄贸易的比重一度高达949%,而此后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俄商获得在中国内地参与中俄茶叶贸易的权利,晋商主导中俄茶叶贸易的地位逐渐被俄商取代。

——摘编自张舒《清代万里茶道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开辟万里茶道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开辟万里茶道的意义。
2022-05-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