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26 道试题
1 . 某学者在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革时,得出一条历史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于打仗,不同于土改……单凭主观愿望搞群众运动,很容易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经济平衡的破坏。”这一认识(     
A.肯定了中共领导完成土地改革的成就B.剖析了三大改造出现激进倾向的根源
C.总结了曲折探索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D.贬低了农村改革初期的群众首创精神
2022-12-23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初唐甄出身于书香门第,为顺治时举人,曾在山西省长子县担任过十个月的知县。然而,他在晚年却转而经商。类似唐甄这样的士人经商在当时十分普遍,这一现象(     
A.推动了思想领域的新变化B.反映出官员俸禄十分微薄
C.说明了抑商政策已被放弃D.体现出长途贸易增加就业
2023-02-07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蒙古人征服罗斯各公国后,罗斯国大公和其他王公须得到金帐汗(钦察汗国统治者的通称)的恩准才能即位。每当罗斯王公即位时,金帐汗就要指定罗斯大主教或委派汗的全权代理人主持即位仪式。用汗的名义立为罗斯王公的人,还须受汗委派的八思哈监督。由此可知,钦察汗国对东欧的统治
A.严重依赖监察体系B.具有政教合一的特点
C.体现中央集权思维D.适度倚重当地的贵族
4 . 尽管在今天看来,罗马人比较关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但并不能抹杀罗马人非凡的抽象思维与逻辑能力。如果在立法中全部摸着石头过河,而不充分利用立法思想中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就有可能导致法律体系的混乱,并且可能产生立法严重滞后的状况。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注重逻辑推理B.重视理性精神
C.保护私有财产D.追求体系完备
2021-05-13更新 | 717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一词,目前最早见于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其铭辞曰“余其宅兹中国”。西汉中后期的铜镜中,亦开始出现“中国”,如“游中国”“中国安宁兵不扰”“中国大宁”等。东汉时期,此类铜镜铭文得到延续。结合下列图文可知,这类铜镜的出土(     

   

注: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铜镜,镜背铸有47字铭文,其中包含意义非凡的“人民昌、中国强”的吉语。
A.表明学术界对青铜时代的划分有误B.佐证汉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
C.彰显了汉代制镜师高超的雕刻技术D.印证汉代中央集权政策产生实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十八年(1892年),川东兵备道黎庶昌创办“洋务学堂”,“考选学生正副额各二十人”入学,“其课程外国文外,增设科学,而以英语、数学为主科。……从1901年到辛亥革命前,重庆已建有小学堂24所。这些小学堂分为官立和私立两类,以官立居多。官立小学主要有后列几所。巴县高等小学堂,知县霍勒炜于1903年改渝郡书院而成,设于在来龙巷的书院原址。长寿知县唐我圻于1904年倡建了林庄高等小学堂(初名林庄学堂)。1905年,江津知县龚承云改聚奎书院,倡办了聚奎两等小学堂。私立小学堂主要有巴县人许荣龙、曾纪瑞于1901年捐资创办于道冠井的开智小学堂;1907年由重庆回民创设于清真西寺的私立西寺公小学堂。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仅一年间,战前的108所高校就有91所不同程度地遭到日寇的轰炸破坏,其中被全毁的有10所。于是幸存的高校陆续向内地迁移,到1944年,迁入重庆地区的高校共计31所,大约是内迁高校的1/2。这31所高校中,计有大学9所、大学研究所1所、独立学院10所,居于全国之冠。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四坝”即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成都华西坝中,前三坝皆位于重庆。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庆近代新式学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重庆带来的影响。
7 . 1841年7月,英军向镇江发动进攻,遭到在此驻防的满蒙八旗官兵拼死抵抗,清军将领海龄身先士卒,自焚殉国。但英军参战士兵的日记中记载的却是另一番情景:有村民站在街上看热闹,“神情麻木地端着饭碗,吃着米饭……尽管他们看到外国人正在和自己的同胞打仗……”上述现象反映了(     
A.清军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B.民众对外来侵略的麻木
C.清政府开始反抗外来侵略D.国人民族意识亟需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是1941年美术家古元在延安创作的木刻画下图《逃亡地主又归来》,该图意在说明边区

A.封建势力卷土重来B.土地革命深入人心
C.贯彻落实统战政策D.阶级矛盾得以消除
2022-01-11更新 | 397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惟拓跋迁都平城,纯用胡法控勒诸夏,故最为长久。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该学者的言论表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族陋习
C.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D.孝文帝改革直接导致北魏灭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清朝前中期,其常备军的规模保持在80万左右,包括60万汉人绿营和20至25万满洲八旗。1700年前后,常备军约占清朝总人口的0.4%,1800年前后约占0,19%。这说明,该时期清朝(     
A.军事力量日渐衰弱B.实行满汉二元统治
C.军队结构相对单一D.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