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清代乾隆时期郎世宁、王致诚等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万树园赐宴图》,图中描绘了乾隆皇帝于1754年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内,设宴招待蒙古族首领的情景。据此可推知,清代(     
   
A.盛行浪漫主义唯美画风B.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
C.对西域的管理逐步加强D.天朝上国观念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冀鲁豫边区的年画《战斗英雄·劳动英雄》(1945年),图右侧人物着战士戎装,左臂挎长枪,右手高擎大刀,英姿飒爽;左侧人物农民打扮,右手持镰刀,左手高举一束红高粱,意气风发。该年画体现出(     

   

A.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劳动热情B.军民精诚合作抗日共御外辱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扩大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3 . 下图所示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由著名内廷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该画采用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既展示了当时苏州的喧阗市肆,又将代表苏州文化的科举教育、戏曲丝竹、婚礼习俗、园林艺术等丰富内容尽情展示出来。由此可见(       
   
A.《盛世滋生图》真实地反映了时代历史风貌
B.清朝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兴盛
C.《盛世滋生图》是苏州城市文化繁荣的写照
D.画家技艺高超,但为政治服务
2023-09-08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反映的是欧洲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对该图的合理解释是(       

A.欧洲各国的农业生产逐步走向衰落B.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C.欧洲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D.机械化水平提高加剧农业人口外流
5 . 1874年,英国探险家在新疆和田意外地收集到两枚汉代新疆地区的“汉佉二体钱”-和田马钱(见摹写图)。其钱面上马的形象源自大夏(今阿富汗一带),马图外围有一圈佉卢文(古印度文字),背面图案中间为一符号“兀”(解作汉文篆字“元”)。该钱币的发现,可以印证汉代(     
A.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B.中央政府统一了货币
C.篆体字在西域的流行D.儒家文化圈已经形成
6 . 下图(图3)是1515年丢勒创作的木版画,其原型是一只从印度被运送给罗马教皇的军牛,这是欧洲自从罗马帝国以来第一只活的犀牛样本。而在意大利,人们正以极大热情发掘古罗马的建筑与雕像。古物的再现振奋人心,不过丢勒从未能亲眼目睹这头犀牛,因为它不久在意大利死于一次海难。由此可知(       

《丢勒的犀牛》

A.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B.新航路的开辟造成了物种的灭绝
C.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相互影响D.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前期和唐后期平民入仕高级官员方式的变化,据此可以体现出唐朝(       

(注:入仕方式从图形的12点钟方向开始,顺时针方向分别为荐举、授官、荫庇、军功、科举、归降、其他共七类。)
A.高级官员大部分来自平民B.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方式
C.社会阶层流动性日益增强D.贵族的特权呈现强化态势
2023-03-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根据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下图)可知(       
   
A.西周的封建统治主要依赖庄园经济B.主要分封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西周的统治中心仍在西部地区D.设立齐鲁国主要是为了征伐淮夷
2023-07-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1500年至1750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1500—1750)
A.1550—1650年间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日收入增高与商业革命关系直接
B.1600—1700年间农场主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圈地运动导致其破产
C.1650—1750年间伦敦工人的日收入较高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D.1650—1750年间英国的高工资状况是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诱因
2023-02-08更新 | 388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局势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当战斗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消息传至中国,北京政府马上宣布从停战之日起全国放假三天。当得知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带着他的新世界秩序的蓝图亲自参加战后会议时,北京学生聚集在美国公使馆门前高喊“威尔逊大总统万岁!”……六万人参加了北京胜利大游行,德国政府建造的克林德纪念碑(纪念义和团运动时期被杀的德国外交官)被拆毁,迁至一个公园,重新命名为“公理战胜坊”,即将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请求给予中国五个席位,因为“她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摘编自徐国琦《亚洲与一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并分别写出1条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在战后产生高度期望的原因。
2023-01-21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