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人民画报》创刊于19507月,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其封面多为独具时代特色的摄影作品,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展示了社会发展变化的潮流,呈现出新中国的沧桑巨变,反映出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以下照片均截取自不同时期的《人民画报》封面图。

《合作社的打谷场》(局部)
(1954年第8期)
《人类第一批从北极登上珠峰的人,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局部)
(1960年第13期)

《第29节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局部)
(2008年第8期)
《深圳:搞个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局部)
(2018年第6期)
          注:部分标题为编者加。

——据人民画报官方公众号《辉煌70年:画报封面与人民记忆》等整理

提取一幅或多幅照片中的历史信息,以“时代影像:感知中国,感动世界”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纪以来,阿拉伯商人活跃于广州、泉州、杭州诸港,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官制学校、民俗宗教、货币商贸等的记载不断丰富。据14世纪《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中国人甚富裕,乐安居……中国人技艺上特别之天才,即希腊或他种人亦当退避三舍也。”“刺桐港(泉州)为世界上最大之港,世界上无一国开化文明,人口繁盛,可与中国比拟。”

——摘编自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

材料二     在17世纪的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更加文明和礼貌”,中国是“欧洲的典范”,中国的伦理和德政是解救邪恶的正确道路。18世纪晚期,西方逐渐出现批评中国的声音,马戛尔尼就在日记里描绘着清朝的落后和愚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样貌等,遭到西方的全面批判,“劣等他者”成为描述中国形象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材料三   抗战时期,许多外国人来到陕甘宁边区参观考察,报道“另一个中国”。他们记录下的边区是全中国最接近真正民主政治的,豆选、燃香烧洞等投票方式保障了一切阶级的选举和参政权利。曾经“荒凉的陕北”,已变成“牛羊满山、手工业发达的地区”,人民丰衣足食,自力更生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边区无乞丐、无鸦片、无卖淫、无贪污、无苛捐杂税,“在这儿旅行安全极了,简直到了令人乏味的地步”。中立的“旁观者”身份和视角,帮助他们向世界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善良有效而认真”的形象。各抗日根据地的真相及其对于协助盟国抗战事业的重要地位,逐渐为外国人所明了。

——摘编自雷艳芝《从外国友人的延安叙事看中国共产党的善治形象》

材料四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当前,中国的世界形象存在着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挨骂”现象还大量存在。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阿拉伯世界的中国观,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以来西方建构的中国形象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善治形象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叙事”的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期加强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距今约 6000~5000年的北阴阳营文化遗址(位于今江苏南京) 中出土了 142件“石钺”,如下图所示。钺身薄而轻巧,钺刃锋利,考古学家推测为军事兵器; 同时从墓葬等级以及随葬品规格来推断墓主人有极大可能为军事统帅。据此推断,当时(     
A.国家的初始形态出现B.石器主要用于军事领域
C.完整的权力结构建立D.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2024-03-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4 . 人类的居住形式,从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定居,再到聚居点村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图1、图2是有关早期人类居住形式演变及村落的史料。这些史料,可(     

A.说明村落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B.佐证村落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C.印证早期人类定居村落的存在D.说明各地居住形式演变进程
5 . 下图为1894年《点石斋画报》绘制的《鸭绿江战胜图》。画报图像场面宏大,画面中日本军舰不堪一击,倾覆于海水里。图像配文中写到“倭奴死凶枕藉,伤者更不计其数,讵(难道)不足以伸天讨而快人心也哉!”该图反映了当时(     

A.清朝军队战果辉煌B.洋务运动效果显著
C.思想观念转型艰难D.媒体报道客观真实
2024-03-09更新 | 368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
6 . 1946年,国民政府颁布《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是为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下图为《草案》全部实施所需经费概算一览图(图中括号内数据为该类项目所需经费总和占全部经费之比),据此可知该《草案》(     

A.有利于城市发展现代化B.笼络人心便于发动内战
C.市政建设资金保障充足D.开启了重庆城市化进程
2024-08-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重庆糖业发展迅速,糖商群体构建起一套产销链条。下图为重庆糖品产销图据此,关于糖业发展,下列分析最为正确的是(     
A.足以保证糖业繁荣B.协作经营模式开始
C.资源配置面向市场D.糖商群体发展成熟
2024-02-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陆上设置驿道,贯通全国各地,驿道沿途设置驿站,全国共设有1639个,接待过往的使者和官吏。主要的驿道有:从长安经太原,往东至幽州,往西可至回纥道;从长安经洛阳,可接渤海道、幽州、扬州;从长安经兰州,接安西入西域道;从长安经成都,可以到南诏;从长安往南经襄阳、长沙,接广州。水路交通方面,各主要河流都可通航,“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大运河是重要的交通路线德宗时大运河因藩镇叛乱被阻断,东南漕运不通,引起朝野的极度恐慌。贞元二年(786年),江南漕米运到陕州时,德宗高兴地对太子说:“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韩时勉《关于<唐朝国内外的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1919年,孙中山著成《实业计划》,其中交通建设论述最为详细。他说:“苟无铁路,传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孙中山设想十年之内,修筑全国铁路二十万里,组成中央、东南、东北、西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网。同时,把港口建设和铁路建设连在一起,组成以北方、东方、南方三个世界大港为主要布局的水运系统,深浚内陆河流,使水运遍布江河两岸,并使整个水运与铁路系统相配套。

——摘编自张汉静、邢润川《论孙中山交通建设的科学构想》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只有12条。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6.1万公里,稳居世界之首;全国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超过5千条;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位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国交通基建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021.6.15《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交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交通建设构想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3-12-20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云阳盘石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测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市和全国工业增长速度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看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六十年资料汇编(1949~2008)》

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B.上海逐渐失去工业领先地位
C.国家重视改善工业布局D.工农业实现均衡发展
2024-01-20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宋朝建立初期,双方在河北地区就设置了榷场,后来由于两国发生战争,这些榷场时开时闭。澶渊之盟后,榷场贸易恢复正常。宋朝在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等地,辽朝在涿州、振武军和朔州等地都先后开设了榷场。辽朝输到宋朝来的物品主要有羊、马等,而宋朝则将丝帛、漆器、谷物输入辽朝。然而,双方都有一些禁止输出的物品,比如双方对书籍和钱币的输出都有严格的禁令,因而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场的贸易功能。

——摘编自游彪著《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追宋》

材料二



明蒙主要互市贸易图

隆庆时的互市不同于以前的马市。马市是官市,不准军民、生儒、闲杂人员入市。互市则既有官市,也有私市,私市准许边民贸易,于是交易扩大到民间。隆庆六年冬又开月市,每月交易一二日。

——摘自王天有等著《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辽榷场贸易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简述宋代榷场贸易和明蒙互市贸易的共同特点及其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