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交通工具在不断改进、更新,动力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城市的兴起与发展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流需求的增加D.物质生产的丰富
2022-03-23更新 | 448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苏格拉底认为人需要学习广博且实用的知识,透过知识才会有智慧、正义等美德,成为有思想力的人,才能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材料强调(     
A.人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觉醒B.重建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C.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D.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救亡活动一览表

时空抗日救亡事件主体身份批亡方式
九一八事变
白山黑水
东北人民革命军民众自发抗战
赵一曼东北抗日共产党员领导群众运动
长城抗战国民党军队自发抗战
华北事变
长城内外
“八一宣言”共产党号召抗日
二二•九运动共产党、学生号召抗日
东北抗联(杨靖宇等)共产党、群众参军抗战
西安事变国民党、共产党响应抗日
七七事变
大江南北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卢沟桥事变
爆发时对国民党提出的八大政治主张》
中间政派响应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共产党、国民党国共合作
司徙美空捐款海外华人华侨捐款抗日
回民支队抗战少数民族参军抗战
台湾少年团抗战儿童参军抗战
留日学生集体归国学生响应抗日
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生奔赴前线医生医疗援助
五台山僧人自卫队抗战宗教人士参军抗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围绕“抗日救亡”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5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详尽规定了契约的订立和履行。如,法典的第42—52条是租借田地而出现的各种情形的规定;第114-119条是对各种债权债务的规定;第253-257条是对雇佣者各种法定义务的规定。这表明古巴比伦
A.订立契约已经是普遍现象B.契约主要涉及借贷和雇佣
C.契约订立须遵守严格程序D.形成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嘉靖、万历以后,中国的人口移动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人们脱离农业生产,或者寻找一个地方培植商品性经济作物,或者从事手工业生产,或者流向城镇进行商业活动。清代初期人口移动主要在内地省份之间相互迁徙,两次“湖广填四川”迁移大量人口,改变了因战争、自然灾害、瘟疫四川人口大大减少的状况。中期以后,人地矛盾激化,边疆移民和海外移民成为主要趋势。北方,迁直隶、山东之民到蒙古垦种。东北,迁河北、山东民户前往垦荒。在清代除政府有组织的移民外,自发的人口迁移也很突出,人们为了生存而流向山区、海岛,流向边疆、海外。

——摘编自张少云《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类型述评》

材料二20世纪初,美国从一个曾经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城市为主的国家。美国八千多座城市的人口数从1862年的620万人增加到1920年的543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时美国总人口数的一半。尽管城市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新移民的到来。他们有的来自美国的农村,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其他美国小城镇。这种人口流动是客观推动和主观拉动合力而成的。

——摘编自丘达柯夫《美国城市社会的演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一作物有两个传播途径,草原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一中亚一欧亚草原诸青铜文化区一中国北方文化区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绿洲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中亚帕米尔高原一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绿洲-河西走廊一黄土高原地区。”该作物是
A.番茄B.小麦C.小米D.咖啡
7 . 1951年,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体系。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在中共的领导下,我国经受住了考验。这说明我国
①医疗卫生体系的逐步完善②国家治理效能的显著提高
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翦伯赞认为:“汉朝的文明光辉已经把西藏、青海除外之今日的整个中国照得通明,并且通过南山北麓之颈形狭管,在天山南北射出它的光辉。这种光辉,渐渐向中央扩大它的照射,大约在里海、黑海之南,便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光采连,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景”。这种“美景”的呈现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B.民族政策的宽容C.匈奴势力的衰落D.屯戍政策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拍摄于1908年的上海租界的石库门里弄民居。在晚清上海的租界中,部分中国居民舍弃沿河而居的传统,开始沿马路建屋落户,一种融合了欧洲建筑和江南民居风格的新型民居——石库门悄然出现。这反映了
A.上海居民改变了生活习惯B.晚清政府重视城市建设
C.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商业之都D.西方文化对华影响加深
21-22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1933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陆续进入上海的欧洲犹太人难民总计约近30000的人,除了后又离开上海去第三国的那些人,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仍在沪的犹太难民数应在25000人左右。专门研究纳粹大屠杀的西蒙·维森塔尔中心指出,当时上海接受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五国所接受的总和还多。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人民救援犹太难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B.上海成为欧洲犹太难民的最理想的避难所
C.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和犹太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D.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限制犹太人入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