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汤灭夏之后,称颂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周武王灭商之后,封武庚(纣王的儿子)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主殷商的祭祀。汤武旨在(     
A.承袭前代制度B.直接控制地方部族
C.减少政局动荡D.强化同源共祖观念
2 . 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大臣房玄龄、魏征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结为儿女亲家;其下令修订的《氏族志》也将崔、卢、郑、李、王等山东士族列为第一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婚姻自主的意识增强B.门阀士族把持了政坛
C.世家大族影响力犹存D.社会风气正不断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四等人制”一词最早是由学者屠寄(1856-1921)在《蒙兀儿史记》中提出的,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实行过“四等人制”的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据此可知“四等人制” (     
A.是后世学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历史概念B.处在最底层的南人指的是南方的汉人
C.反映了元朝统治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D.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4 . 汉代画像石《讲经图》,教师与学生席地而坐。《北齐校书图》,一名北齐时期的文人坐在胡床上聚精会神地读书。从汉到北齐的变化,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主题是(     
A.经济开发B.国家统一C.儒学复兴D.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4至15世纪,西欧的商业资本通过国际贸易活跃起来。它不仅推动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使行会手工业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同时也使得商人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得以雇佣大批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和逃亡农奴,促使行会手工业完成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材料所描述的历史进程可用于说明(     
A.文艺复兴的地域差异性B.新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大工业生产的内在动力D.早期殖民扩张的两面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世纪末,西班牙政府加强了边境管制措施,以防止法国的著作涌入。西班牙首相佛罗里达布达卡伯爵提出了“防疫带”的概念,他说:“法国的大火会像瘟疫一样不断蔓延,并伺机借助媒介穿越边境。”在遥远的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大帝为避免“感染”而赶走了所有已在法国定居的俄国国民。这一现象反映了(     
A.欧洲政府以隔离政策防范疫情
B.法国大革命冲击了欧洲封建君主制
C.资产阶级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
D.欧洲各国在外交上孤立拿破仑帝国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控制海洋的协约国邀请北洋政府参战。收到这一消息后,北洋政府“以工代兵,赴欧参战”。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主政的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宣战。此后,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挖战壕到修工事、从野战救护到掘埋尸体、从筑路架桥到解运粮草弹药,华工从事的都是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国劳工参战(     
A.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B.体现了军阀政权的腐朽
C.表明中国已经是经济大国D.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共一大召开时,与会代表在讨论如何对待其他党派时发生了激烈争论。董必武主张“行动上与其他党派合作,反对共同的敌人”;为了打倒共同敌人,应该“对其他革命党派一面在思想上进行批判,一面在行动上实行联合”。这一主张(     
A.体现了共产党人早期统一战线思想B.成为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C.当时在中共党内得到了普遍的认同D.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共革命影响消除
9 . 据记载,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大量外流,1831年外流超500万两,鸦片战争后十年间,白银外流量高达一亿五千万两以上。这最有可能(     
A.促进清政府自身不断进行改革B.推进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
C.引发如太平天国式的农民起义D.加快西方进一步侵略中国
10 . 《齐东野语》载:“自高、惠以来,十五税一。文帝再行赐半租之令,二年、十二年,至十三年,乃尽除而不收。景帝元年,亦尝赐半租,至明年,乃三十而税一,即所谓半租耳。”汉初政府此举直接(     
A.有利于经济恢复B.抑制了商业发展C.为了藏富于民D.带来了王国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