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们聚集在一起组成“党派”来参与政治,“党派”间的斗争则被称为“党争”。政治领袖是“党派”的核心,“党派”往往通过公民大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见解,许多“党争”最后都诉诸于陶片放逐法。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党争”(     
A.瓦解了雅典民主体制B.削弱了城邦至上理念
C.导致了雅典城邦衰落D.受制于民主制的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早期维新人士马建忠认为“加税乃我固有之权”,崔国因主张“税则为内政,自主之国应自主之”,郑观应进而提出使海关总税务司及各口海关税务司“皆渐易华人,照章办理,……权自我操”。材料表明当时部分国人(     
A.对国家主权有新的认识B.主张利用国际公法捍卫权益
C.意识到列强侵略的本质D.重视利用关税维护经济独立
3 . 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 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据此分析,“贡回市茶”有利于(     
A.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
C.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D.终结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
4 . 东晋初期,南迁侨民不在所在州县编户,所以不承担赋税徭役。为增加收入,东晋和南朝多次推行“土断”政策,即将侨居人口编入所在州县户籍,承担赋役,并严惩豪门隐匿户口,如会稽大族庾亮就因藏匿千余侨民而被处死。由此可知,“土断”政策(     
A.迟滞了江南地区经济开发B.刺激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加剧了土著与侨民的矛盾D.强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5 . 考古工作者在有着“最初的‘中国’”之称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公猪下颌骨(如图),即《周易》记载的象征和平正道的“豮豕之牙”,其两侧各对称倒置3件象征武力的玉钺。据专家考证,这表达的是“修兵弗战”“以德治国”的理念。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上述材料最能反映(     
A.孔孟之道由来已久B.文德理念源远流长
C.早期国家业已形成D.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6 . 《尚书・禹贡》记载了夏朝的五服制“以距离王畿中心的远近为次第。从畿服重地到藩属下国逐层管理,兼举文教武卫。”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与之相似的内外服制度。这说明(     
A.华夏王朝治国思想一脉相承B.夏与商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同
C.夏商时期国家管理水平一样D.早期国家实行血缘贵族政治
2023-02-03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据此可知中国当时(     

A.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已分离B.黄河流域先民驯化了野猪
C.动物驯化和家畜饲养发展D.河姆渡人依然是迁徙生活
2023-01-29更新 | 14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时期,“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的论调已成过去,出现了夫差“奉周室”以霸华夏,勾践“受周王命”主盟中原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长江流域已完全华夏化B.吴越两国成为天下共主
C.华夏认同观念不断深化D.周王室控制力依然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希腊人的整体精神和他们的文化与城邦紧密相连,他们在诗歌和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最高成就都归于公共生活,而非私人的快乐王国。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将体现城邦的精神面貌视为己任,他们在艺术中注入“优秀”的品质,使其成为全民道德典范的象征。据材料可知古希腊(     
A.高尚的道德成为全民追求B.文艺适应了城邦政治的需要
C.文艺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D.人文精神影响社会各个领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欧文·潘诺夫斯基认为:“澳大利亚丛林中的居民识别不出《最后的晚餐》的主题,对他们而言,这幅画所表达的思想只不过是一次令人兴奋的晚餐而已。”据此可知(     
A.一定文化基础是理解其内涵的前提B.澳大利亚古代文明具有落后性特点
C.西欧文艺复兴的世界影响十分有限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化和同一性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