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的英国急剧变化,司法体系在新旧交替中发展。英国大致存在几种不同类型法庭:一是构成在早期司法之主体的普通法(建立在习惯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法庭;二是以“良心”和“衡平”为原则的衡平法法庭;三是传统封建法庭;四是教会法庭。每种法庭都有不同的司法管辖权以及各自相应的组织结构。普通法庭和衡平法法庭是当时英国政府所倚重的主要司法统治工具。各种法庭司法管辖权的重叠交叉为普通民众解决纠纷、维护利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在面临诉讼时的选择变得多样化。

——摘编自陈娟《近代转型时期英国基层司法机构探析》

材料二   在清朝前前期,州县主要受理笞杖刑以下的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徒刑以上较重的刑事案件则归省与中央司法机关管辖。通过对242个真实判例的研究发现,清代现州、县的基层司法官员主要依靠“礼(儒家伦理)情(案情、常理)”来断案,体现了古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从判牍来看,州、县官员推崇民间调解,如果能够在民间调解可以解决的案件,他们就不主张再进行诉讼。对于已诉讼的案件,也会在审理中进行调解。基层官员注重在司法过程中,实现社会的教育作用,实现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曾任布政使的于成龙认为,司法官判案时一定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不能完全拘于的法律条文,提到了“实质正义高于形式正义”等问题。这些司法价值追求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因素,反映了统治阶层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

——摘编自王新霞、任海涛《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启示——以清代州县判牍为材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基层司法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中国和清代前期基层司法体系的启示。
2023-03-26更新 | 299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以前,汴州(今开封)地区并不发达,隋开通汴河后大大改善了交通环境,汴州才以此为契机迅速崛起,唐人王建曾赋诗曰赞汴州:“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宋州(今商丘)也一样,因为汴河便利的交通环境而地位陡增。汴宋二州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随着汴州城市的扩大,人口的激增,同时也给政府治理增加了难度。中唐以后,汴河成了唐朝的经济生命线,政府先后在汴州设河南、淮西等节度使,汴州成为中原的重要军镇。随着汴河水运交通的不断发达,沿线一些新兴城市开始崛起,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宿州与河阴。

——摘编自井红波《古代中国的运河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唐代汴河为中心》

材料二   在原料进口和商品出口的双重压力下,曼彻斯特的内陆城市区位与不断扩张的海外贸易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从1873年开始英国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萧条”,曼彻斯特的工厂主们不得不对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成本精打细算。19世纪后期土木工程技术突飞猛进,沟通海洋的大型运河相继开凿。利物浦作为英格兰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资本家们出于竞争而极力阻止并在议会游说,直到1885年议会最终通过了曼彻斯特提交的方案。一直受制于资金影响,加之曼彻斯特城与海平面落差较大,且运河出海口存在争议,因而运河从1887年动工,至1893年才宣告竣工。

——摘编自王伟《曼彻斯特海船运河兴衰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汴河的开通对唐朝城市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曼彻斯特修建海船运河的背景及不利因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因经商传统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在亚欧香料贸易中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十字军东征刺激了欧洲人对香料的需求,胡椒、丁香、肉桂日益成为西欧人追逐的奢侈品。古老的英国谚语“他没有胡椒”意为此人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拥有香料代表着一个人的高尚地位,甚至将其当作是贵重礼品和宴会必备之物。香料还与基督教信仰难舍难分。香料研磨而成的粉末被大量用于宗教场所使用的圣膏,香料的气味被教徒想象成为圣灵乃至天堂所独有的馨香。此外香料还被认为是治疗与预防黑死病的重要药材。因此,西欧主要城镇中逐渐出现香料商人的行会,香料贸易蓬勃发展。

——摘编自田汝英《“贵如胡椒”:香料与14~16世纪的西欧社会生活》

材料二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西欧香料的社会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16~17世纪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西方香料贸易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明代云南地区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兰茂从事药物学和医学,是从为母亲治病起,立志学医,一发而不可收。兰茂所著《滇南本草》是一本药物与方剂结合,便于使用,有独创性的药物学专著。《医门揽要》共二卷。上卷专论脉法,载望、闻、问、切四诊,总论及脉诀歌。下卷论方症,主张疗疾要从实际出发,诊断要全面慎思。21世纪以来,云南省内外医药学家对《滇南本草》的多种药物经临床配方应用,证明确具特效。比如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专治风湿的虎力散,祛风除湿的肾福宝,专治偏瘫的灯盏花等等,都是各医家和药厂采用《滇南本草》的药物配方研制的。兰茂还是滇地开馆教学第一人,开始在云南启蒙文化,他治学严谨,身体力行,孜孜不倦。他提倡道德文化教育,推广普通话音韵。成了当时滇中地区受人景仰的民间教育家。

——摘编自《兰茂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茂在医学和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兰茂取得上述成就的因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清一代,东北移民情况伴随清朝移民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康熙六年(1667年),清朝实行招民开垦政策;第二阶段,从康熙七年(1668年)到咸丰九年(1859年),清政府出于保护祖先发祥地等原因考虑,在东北地区实行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汉族移民仍处于增长中;第三阶段,从成丰十年(1860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对东北地区逐渐由局部开禁到最终实现全面开放。东北关内移民从总体上看是政府及民间有计划、有组织的移民,从移民动机来讲,有关内民众为憧憬美好生活而到东北寻求发展的一面,也包括了由于天灾人祸不得不背井离乡去东北讨生活的无奈之举。清末以来,大批移民扶老携幼迁往东北地区,移民将关内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带到东北,逐渐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

——摘编自范立君《关内移民与东北移民文化之形成》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清政府在内政外交的弱化和人民对基本生存权利的渴望,华工开始走上出洋谋生的道路。近代华工的大量移美,同时也是美国资本主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摘编自吴铁稳、梁彩玲《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华工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东北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华工远赴美国的原因。
2023-05-01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方刻书是元代图书出版的主要途径,官方刻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中央机构刻印,二是由中央各部门、地方政府机构通过行政命令颁布到各路儒学刻印。元代政府在各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区设立的地方学校,因传授学习的内容多为儒学经典和学说,又叫儒学。有文献记载:“元时书籍,并由中书省牒下诸路刊行。”这里的“诸路”就是指各路儒学。元代儒学刻书受到政府政策和经济两方面的大力支持,所刻印的书籍数量大、质量高,在元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提供了许多翻刻、重刻的底本,对保存和传播古籍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张若群《论元代儒学刻书》

材料二   明代自嘉靖之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江南富庶地区,工商业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城市里聚居着大量市民、工商业者及文人,在人文新思潮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追求自由、热衷娱乐的生活习惯,看戏、听书、读小说迅速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时出版物数量巨大,浩如烟海。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著录明代杂剧523种,《明代传奇全目》著录明代传奇950种。它们的刊行主要依赖民间书坊。所以,“篇帙繁富,远过前人”,尤其是嘉靖万历年间坊刻通俗文学读本盛行,成为明代刻书业的一大特色。

——摘编自许婉璞《明代中晚期刻书业的特色及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刻书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元代相比,明代中晚期刻书业的新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2023-04-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3月,白求恩抵达延安,要求到最艰苦的抗日前线。到晋察冀后,为了第一时间抢救伤员,白求恩常常将手术台搭在最前线。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是白求恩一刻不停歇给重伤员做手术时的常态,他创造了69个小时完成115台手术的奇迹。他发明了“毕普”药膏,伤员自己都可以换药,有效避免了伤口感染。他创建了模范医院,同时开办附属卫生学校以培训医生和护理人员。在一次手术时,不小心被感染,他仍然超负荷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不到600字的遗言中,有一半以上都与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医疗事业有关。毛泽东写下《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全军向白求恩学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白求恩精神成为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永恒丰碑,跨越时空,历久弥坚。

——摘编自赵小成《共产党员的模范白求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白求恩赴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求恩精神的精髓。
2023-04-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它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1935528日清晨,一军团二师四团接到军团通讯员飞马送达的命令:
王(开湘)、杨(成武):

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速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此一任务的。我们准备祝贺你们的胜利!

林(彪)、聂(荣臻)

材料三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铸就了宝贵的长征精神,它的精神内涵可概括为如下关键词:

集体利益

坚定信心

团结协作

独立自主

顾全大局

艰苦奋斗

必胜信念

不怕困难

实事求是

严守纪律

依靠群众

救国救民

不惜牺牲

生死相依

患难与共


(1)根据材料一、二,从史料类型角度指出它们的不同,并分析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材料三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几个关键词,谈谈你对长征精神内涵的认识。(要求:明确关键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这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17年年底,美国总统试图利用沙俄的崩溃、英法集团和德奥集团在战争中两败俱伤的形势,收拾残局,迫使他们在战后按照美国的设想建立世界和平,企图使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宰。到1917年,交战各国在经济、军事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失,实力的对比突变,而美国的优势慢慢展现出来,国力的增长伴随着谋求与国力相适应的国际地位,因此,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谋求世界霸权。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实施,使美国的对外贸易损失惨重,这成为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一战中美国的贷款主要涌向协约国,到1917年政府批准给协约国的贷款达23亿美元,德国则仅为2700万美元。

——摘编自漆怀梅《浅谈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参战的根本性的转变过程。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美国一贯主张的“欧洲均势”被打破,二是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和挑战。美国的参战,不仅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且改变了美国的战略态势,使美国由此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道路。

——摘编自田晓航、王蕾《〈开罗宣言>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7年美国宣布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影响。
2023-07-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兰西第二帝国鼎盛时期是一个适合黑夜游荡的时代,巴黎主要大街上的店铺在晚上10点以前不会打烊。到90年代,拳击运动兴起,由于较少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拳击也成为一项十分普及的夜间娱乐运动。咖啡馆还搞起了新花样,大约在1809年,新式咖啡馆向顾客提供报纸、杂志,顾客在店里一边喝咖啡、吃夜餐,一边看新闻,很受劳动大众欢迎,被看成一场“小型社会革命”。

与此同时,欧洲的黑夜还发生了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黑夜劳动的普遍化。在工厂制度下,儿童一天工作12小时,这是公认的“最低标准”,很多情况下,童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6—18小时。到19世纪90年代初,英国大约有2/5的煤矿和1/3的矿工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19世纪90年代,英国其他行业和企业也开始引入8小时工作制。采用8小时工作制的行业和企业,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三班工作制把整个黑夜都纳入劳动时间,黑夜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夜以继日终于成为现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等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欧洲黑夜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黑夜产生历史作用的背景。
2023-02-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