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形成了雅尔塔秩序,美苏两大战胜国成为新世界秩序的主宰,并按照自己的利益划分了世界范围,但东西方冷战很快成为此后近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今天看来,虽然冷战时期在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进行了残酷的局部战争,但世界秩序相对稳定。究其原因,除了核平衡的形成阻止了美苏之间直接诉诸武力解决争端的冲动之外,其它因素的存在也修正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为世界秩序增加了新的稳定力量。

——摘编自刘德斌《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取向》

材料二     冷战后,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调整,国际和地区格局正加速调整、演变。近年来,西方的传统优势地位被打破,非西方国家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格局出现东升西降趋势。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亚太拥有世界40%的人口、55%的经济总量和44%的贸易总量,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各主要力量普遍视亚太地区为赢得未来国际合作与竞争先机的关键,纷纷加大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给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复杂因素。

——摘编自徐步《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几点看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世界秩序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冷战后国际关系面临深刻调整的原因,并指出亚太地区地位提升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2 . 普罗塔戈拉从诉讼和辩论的一般行为出发,认为凡事都有一条定理,总可找出一条与之冲突而一样动人和实在的定理来反对它。这一观点
A.培养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制约正常社会秩序的构建
C.蕴含理性思维的启示性D.强调人类观察视角的转变
3 . 1898 年,张之洞编写的《劝学篇》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张之洞将《劝学篇》分为内、外两篇,外篇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内篇概括为经、史、子、集,内篇为“明 纲”,三纲五常是本原。据此可推知,当时
A.汉族地主得到了重用B.慈禧太后默认了变法
C.洋务派支持君主立宪D.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
4 . 有学者说:“中世纪以来,由于东西方贸易失衡造成的黄金短缺与资本主义无关。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种短缺变得更严重了,再加上对东方商品的强烈需求, 西方就在 15   世纪里进行了地理大发现。”该学者意在强调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方贸易的发展B.欧洲黄金的短缺
C.对东方商品的需求D.资本主义的发展
5 . 19世纪早期的伦敦既有住房根本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于是伦敦出现了一种创新的“模范住宅”运动,先后有30多家公司进军住房领域,其资金来源有社会各界的慈善、王室赞助、政府贷款及民间投资。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英国
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住房压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民主政治注重维护民众权益D.社会保障机制得到大幅发展
6 . 1983 年,深圳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了第一张股票“深安保”。 1986 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 10 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圳这些创举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B.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活力
C.奠定了对外开放的格局D.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成熟
7 . 在西周首次分封的七十—国中,姬姓封国就占五十三个,而在姬姓之国中,属于文王诸子的有 16 国,属于武王之子的有 4 国,属于周公后裔的有 6 国。由此可推知,西周的分封
A.强调德才为先B.淡化地域观念
C.对象较为单一D.重视宗法原则
8 . 汉武帝时,桑弘羊领大农事时,规定由国家统一物资调配,凡商贾贩运的货物,政府以本地租赋为本钱收购转卖,并由国家在长安等主要城市控制物价,调节市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些举措
A.实现了藏富于民增强了国力B.说明国家实行与民分利政策
C.表明西汉政府实行抑商政策D.削弱打击了地方的王国势力
9 . 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天主教,它是从拜占庭引进并且自上而下推行的,而且拜占庭文化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这表明俄罗斯文化(     
A.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截然不同B.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
C.使西方基督教文化发生变异D.蕴含着古斯拉夫民族的风情
10 . 汉初,统治者“除挟书律'',制礼作乐,设立儒学博士,谥号中加“孝”。这反映出汉初
A.儒学治国功能受到重视B.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巩固
C.统治阶级推崇儒道互融D.统治阶级调整治国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