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激进知识分子群体开始重新思考道器之争,当时一些青年人不由自主地以西方殖民者的眼光看待中国,嫌弃和疏离中国文明,视西方为“文明”,视中国为“野蛮”。这表明(     
A.改良思潮成为社会共识B.战争成败影响国人心态
C.中体西用观念彻底破产D.思想解放趋势势不可挡
2024-05-12更新 | 343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全国卷统编版01)(12+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雅典和斯巴达想要维持祖先的纯种血统,实行不和异乡人相掺杂的狭窄政策,这终止了他们的繁荣兴盛,并使其迅速没落,而罗马帝国在这一点上完全不同。这说明罗马帝国(       
A.行省制度普遍推行B.依靠军事征服巩固统治
C.统治政策开放包容D.继承了希腊的文化遗产
2024-05-10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仅一周的时间,埃及全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罢工和骚乱,铁路和电话线路被切断,出租车司机拒绝载客,律师也表示不会出现在庭审现场,农民也走上街头打出支持华夫脱党、要求独立的标语。”这描述的是(       
A.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抗英B.一战后埃及民族独立运动开展
C.埃及民族独立愿景的实现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024-05-10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图记指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者地理志。北朝率先出现由中央主导修撰的全域性图记——《后魏舆地图风土记》《周地图记》,最终在隋代演变为地方向中央呈报图经的制度。这种演变反映出(       
A.地方行政区划变动频繁B.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
C.地理学研究重视整体性D.中央强化地方社会治理
2024-05-09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朝中后期,华亭县豪宦串通征税人员,更改黄册,将土地登记在别人名下,规避税粮负担。一些贫困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投献”给享有优免特权的绅衿豪宦以减轻部分负担。这些负担却被加到剩下的贫民头上。这些做法(       
A.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2024-05-09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面是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距今6500—5000年)出土的陶器复原图(见图1),其器身的纹路,与台湾大坌坑遗址的陶器(见图2)有很多共性,都有相似的波浪纹、贝齿纹、指甲纹和刻划纹等。这反映出当时海峡两岸(       

A.文明发展水平相近B.可能存在文化关联
C.已经进入阶级社会D.出现华夏认同观念
2024-05-09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宁夏地区墓葬结构主要为砖砌多室或单室墓,构筑方式逐渐与中原同步,随葬品除了铜器和陶器之外,还出现了艳丽莹润的釉陶器。这可用来说明,宁夏地区(       
A.社会经济水平提高B.墓葬等级分化明显
C.青铜铸造技术精进D.豪强地主地位显赫
2024-05-09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指出“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李大钊认为“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这说明他们(     
A.极力主张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混淆了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
C.纠正了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D.认识到了文学革命的政治价值
9 . 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北、辽宁、河南、新疆及北京等地数十处商周时期的考古发掘遗址中,均发现了带有鄂尔多斯青铜器特征或样式的青铜器,虽然数量及种类相对较少,但与鄂尔多斯地区青铜器的出现在时间上有重叠或稍晚些。这可以说明商周时期(     
A.鄂尔多斯青铜铸造成熟B.区域文明的交流已存在
C.中华文明起源星罗棋布D.北方经济水平普遍较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0年至1910年,欧洲城市人口约增长6倍。19世纪末,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伦敦、巴黎、柏林、维也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还有16座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巴黎是欧洲第二大城市、法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制造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都很发达。巴黎人口在1801年为54.8万,到1851年达到105.3万,1896年则达到253.7万;1800年柏林版图扩大一倍,人口为17万,1890年则增加到160万。19世纪柏林不仅是德国的政治中心,且工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金属加工、化工、机器制造、纺织、缝纫等产业蓬勃兴起,教育、科研和行政机构快速扩张,银行、商店和中心商业区也随之发展起来。

——摘编自付成双《市场经济中的城市化:欧洲的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北欧和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工业企业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随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种现象,如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其中在西欧和美国表现较为突出。

——摘编自王子全《二战后世界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城市化的新变化,并简析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