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鲁编修)闲居无事,便和女儿谈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吴敬梓(清)《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材料二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徐大椿(清)《道情·时文叹》


对于八股文的评价,两则材料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2024-01-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中写道:“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描写:“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蹴鞠)。”李白的《蹴鞠诗》等诗歌也表现了蹴鞠时的热闹场面。据此可知,唐代(     
A.诗歌以描写节日活动为主B.体育活动丰富文学素材
C.宫廷体育活动向民间扩展D.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3 . 乾隆统治初期,扬州诗会以酒肴珍美蜚声远近,“诗成即发刻……出日遍送城中矣”。这一盛况让两淮盐政卢见曾等也以风流主持自居,与文人交相唱和,游宴觞饮。一时间,扬州文风极盛,时人形容:“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这表明该时期的扬州(       
A.政治氛围比较宽松B.主流思想在蜕变中不断发展
C.诗文之风比较盛行D.商贾阶层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4 . 《梅尔罗斯编年史》(Melrose chronicle)惊叹:“英格兰批准了一项反常的命令,谁曾听过这样一件惊人的事情在诗中被主张?因为身体想要在头之上,人民居然企图统治国王。”“惊人的事情”最有可能指(     
A.工业革命的完成B.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C.确立了王权有限的原则D.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       
A.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B.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主张诗风应师法唐朝D.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8次组卷 | 20卷引用: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黑龙江辽宁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诗经·豳风·七月》是中原地区最早记载葡萄的文章。《史记·大宛列传》清晰记录了在张骞通西域后,汉朝迅速把西域葡萄种类引入中原并开始种植栽培。到了北魏时期,皇城洛阳许多地方都种了葡萄。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出产的葡萄在中原地区享有盛名。唐朝时引进了西域的马奶子葡萄,扩大了中原葡萄的种植规模。南方的葡萄种植技术在南宋时期已经非常成熟,南方还培育出了多种品种。元朝政府在太原等地开辟葡萄园,并就地酿制葡萄酒;元代三大农书中,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对葡萄的种植方法和生长环境等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总结。清朝时期,哈密、部善等地都是葡萄的主要产区,品种有萨伊必、裕租木、奇石蜜食等。

材料二   元世祖十分重视农桑,使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有了很大发展。当时,除了河西与陇右地区大面积种植葡萄外,北方的山西、河南等地也是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产地。政府非常重视葡萄产业,并积极组织建造葡萄园,集体酿造葡萄酒。在政策方面,元朝放宽了有关酿酒的法令,私人也可以酿制酒类。元代人民开始用蒸馏技术来提纯葡萄酒,利用蒸馏方法制作的葡萄酒酒味醉冽甘芳,其制法与现代水果蒸馏酒白兰地相同。在元代,葡萄酒常被元朝统治者用于宴请、赏赐外国和外族使节。饮用葡萄酒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平民百姓也饮用葡萄酒。此外,元代葡萄酒文化逐渐融入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除了大量的葡萄酒诗外,在绘画、词曲中都有体现。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玉珏《中国古代葡萄和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葡萄种植与传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得到很大发展的原因与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南北统一,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人力物力的控制。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另一方面,江南地区“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优,覆衣天下”。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须转运南方的物资。运河开通后,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体《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材料三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材料四   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范围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千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援引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学习强国》人民网等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2)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二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所具有的突出价值。
2023-08-11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06·纲要上第0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