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倡导“民安国稳”。中国历来重视传染病的防治。秦汉十分注重用法律来控制传染病,用药物防治。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疠迁所”隔离起来。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提到了用药物防治传染。从魏晋到隋唐时期,疫情发生后,一些官员采取赠药和在交通要道上晓谕药方的办法来加以控制。

最重视防疫和治疫的莫过于两宋。朝廷大量修订、编撰和印行医书。由政府出面整理和推广医书和药方,倡导戴口罩,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惊人的创举。

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对疫情也比较重视。康熙皇帝还亲自研究天花,大力推广种痘法。

毕竟种种限制,古代防疫控疫的效果远不如近现代,灾难得不到有效遏制。

材料二:   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上,中国人民也曾饱受传染病的痛苦,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退却,而是从一次次的疫情防控中积累经验,提高了整体健康水平。

1910年东北鼠疫的流行对中国现代医学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促进中国初步建立了现代防疫体系,奠定了中国公共卫生的基础。当时有个著名的中国医学家伍连德,采取了推广口罩使用、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患者、集中火化鼠疫患者尸体等多种防治措施,在短短的4个月就成功控制住了本次暴发的鼠疫。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上面取得了很多重大成绩。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之下,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迅速地展开,有效控制了鼠疫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切实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改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开发疫苗。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之下,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学专家发明了疫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现代医学和国家英明决策的成果。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防疫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防治传染病的措施和效果。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以来我国传染病防治有哪些成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4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始终未能完成。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恢复民主法制,但由于当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改革开放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次性制定民法典的条件不成熟,只能“从批发改为零售”,根据轻重缓急,推出民事单行法,成熟一部推出一部。2002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民法典草案,但鉴于民法典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学术观点有分歧,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先制定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在条件成熟后以此为基础再研究制定一部完整的民法典。2020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摘编自徐隽《我们需要一部怎样的民法典》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系统总结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编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民法典制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时代我国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2022-07-23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但因遵循“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的原则,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

——改编自谢博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2013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2012年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方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

——改编自杨保筠《"海上丝绸之路”的21世纪新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
(3)为更好地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请你提出几点建议。(至少两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2021年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有很强的现实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水平的追求在不断提升,而且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愈发的多样化。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也是推动中国共产党重新阐释社会主要矛盾的动力。

——摘编自董志《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及开辟的“伟大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提出的现实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新表述”。综合上述材料,总结百年大党发展的思想精髓。
2021-07-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国更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遵信守诺,不搞例外主义,不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歪曲国际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国际和平稳定。”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
A.坚定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B.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C.践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为国际法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其理念与下列主张一致的是
A.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
B.凡立公,所以弃私也
C.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D.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2021-07-0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多措并举推进卫生防疫工作,有助于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并蔓延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及防疫机关-吉林防疫总局。总局外设31处地方防疫局,同时颁布了《检疫规则》。清政府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居民食用干净食物、饮用卫生水源、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环境洁净。1911年4月,在应对东北鼠疫过程中,认识到亟须向国外学习先进的防控经验的重要性,国际鼠疫研究会沈阳召开。这是中国召开的首次国际卫生会议,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随后颁布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至此,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针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摘编自冯俊《人民至上的国家治理观初探》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古至今,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材料二   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掌印办事之长官),汉人充总管,回回充同知,永为定制。罢诸路女真、契丹、汉人为达鲁花赤者,回回、畏兀仍旧。

——《元史。世祖纪三》

材料三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20199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民族观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的民族政策,并分析其目的。
(3)综合所学,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观。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终未能统一的民国,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动力去经营建设海军,海军的建设计划几乎一直停滞在纸面上。雪上加霜的是,在华盛顿会议之后,各国列强缔结了《禁止援助中国海军协定》。中国海军的建设进一步遭到了巨大打击。整个北洋政府期间,中国的海军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开始倒退。

——《民国海军军舰》

材料二: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之后,由于派系纷争和经费不足,国民政府的海军依然发展极为困难。而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弱小的中国海军全力投入了对日寇作战,并在封锁江阴和对日作战的过程中,几乎损失殆尽。                           

——《中国海军发展史》

材料三:在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实行“近岸防御”的战略,但由于海军力量的薄弱,中国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基本上处于弃守的状态。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海军的战略核潜艇服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海基战略核反击能力的国家。在此时期,中国海军渐渐地由“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的方向发展,海上控制能力大大提高。

——《新中国海军发展历程》

新世纪并不太平,世界各国对海洋日益重视,海上冲突也必将愈演愈烈;成为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威胁。当前我国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之中,我们必须以习近平“大海洋战略”和“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为指导,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

——摘编自陈明富《新中国70年海防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2021年4月5日,据海军新闻发言人高秀成海军大校介绍,日前,中国海军再次组织辽宁舰航母编队在台湾周边海域进行训练,引起广泛关注。这是中国海军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青年网》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我国海军发展状况如何?概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军发展战略是如何变化的?分析新中国海军发展战略变化的原因。
2022-03-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2021年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指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这充分说明我国
A.积极改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B.科技水平领先发达国家
C.努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