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3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7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2 . 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部分诗词。综合表中信息可见(     
作者身份诗词
阿英共产党员
文学家
星光沉黯月昏西,渐渐芦苇来满吐   我自擎枪行大野,军号前村鸡乱啼。
皓青民主人士将军弓马故盘旋,巧胜炎人是此年。 提倡民权开议会,发扬诗兴筑吟坛。
于力学者日寇天同愤,驱除要儿时!

新四军战士将军百战虎生风,气壮山河诛寇兵。 塘马村头丧敌胆,倭寇俯首葬英雄。
A.挽救民族危亡凝聚了抗日力量
B.合作抗战成为全民共识
C.正面和敌后战场将士共赴国难
D.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024-01-23更新 | 37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宋代商人人数众多,资金雄厚“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范仲淹《四民诗》说“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李觏在《富国策》中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与儒家“工商众则国贫”传统观点截然相反。其原因是(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C.四民社会结构松动D.社会观念有所变化
2024-01-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代设博士官,掌管《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这一变化说明(       
A.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B.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
C.博王官的权力逐新增大D.儒家典籍亟需保护传承
2024-01-22更新 | 37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4次组卷 | 89卷引用:2016届鄂豫晋冀陕高三五省联考历史试卷
6 . 春秋中后期,楚大夫申叔时在被问及如何培养太子时,强调应让太子掌握《春秋》《诗》、礼、乐等方面内容。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在《楚辞·天问》中谈到“我的先祖祝融乃高阳帝(即黄帝玄孙颛顼)的苗裔”。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楚国(       
A.霸主地位获得诸侯认可B.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C.私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2023-12-3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写作《杜陵叟》:“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该诗(     
A.标志着唐朝诗歌的转型B.所述现象根源在于自然灾害
C.反映税制改革存在弊端D.实质是维护唐朝的统治秩序
8 . 如表列举了唐宋时期三位诗人的诗句。诗句中描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     
朝代作者作品诗句
晚唐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北宋梅尧臣《闻进士贩茶》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南宋陈普《古田女其一》插花作牙侩,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笑语皆机诈。
①商业活动主体多元   ②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③社会环境相对开放   ④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思肖(12411318),号所南,福建人,南宋学者、画家。少时勤奋,侍父读书,明忠孝廉义,14岁中秀才,后又考取太学生。宋亡后,不肯仕元,改名“思肖”,暗寓思赵宋。他画兰不画土,人问其故,则曰:“一片中国地,为夷狄所得,吾忍画耶?”一生写爱国诗歌400余首。晚年隐居苏州,邑宰“胁以赋役”索一幅墨兰,他答曰:“头可断,兰不可得!”逝世前,将田产交托寺庙,用作祭祀家人和接济乡邻。元末直至清,多人为他作传,成为“遗民”的典范。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在《国画中的民族意识》里,称赞郑思肖是“民族意识浓烈的人”。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记者招待会回答台湾问题时,引用其诗作“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摘编自《苏州府志·郑所南小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郑思肖的人格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后世研究郑思肖的价值。
2024-04-28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10 . 唐朝往往诗酒交融,无数文人在醉酒后留下千古名篇。而宋代文人儒者填词赋诗、以茶入词。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宋明理学的要求B.市民阶层的追求C.物质生活的进步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3-11-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单科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