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皇三年(583年)后,随着国家漕运活动频繁,开封(汴州)确立了交通运输的枢纽地位,其通过蔡颖线和淮泗线辐射了黄淮之间的平原地带,开封成为商船的重要停靠地和交易之地,商船散停在城外的河道之中。唐玄宗开元年间,政府多次整修汴河与黄河的连接点,开封也因运河成为众多“水路辐辏”型城市之一。安史之乱后,东部运河区的中原区变成了战场,洛阳几乎成为废墟,唯有江南道和淮南道的区域可作为国家财富的收集地,汴河作为连接这一区域的主要漕渠,地位较前代更为重要,于是开封运河演化出三条水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首先将“轻货自扬子至汴州”。大量官吏也认识到开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的地位。大量轻货集中于此,开封仓储级别提升到国家级枢纽仓储的地位。796年后,重要高官屡次赴开封任职,在中央控制下,开封段运河再也未出现漕运与屯田争夺水源的状况。

——摘编自郭峰《隋唐五代开封运河演变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材料二   德国内河航道里程仅为7000多公里,但内河货运十分发达,其中人工运河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德国的人工运河占航道总里程的25%。德国自工业革命开始至二战之前就修建了众多运河,其中连通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于1885年建成使用、可通行战列舰、显著改善了地缘劣势,给了德国安全感。此外还沟通了茱菌河、威悉河、易北河等主要河流,初步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运网,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就在莱茵河附近,德国修建了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将其与茱茵河联成一体.7000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德国跨水系运河与法国航运网相连,直抵北海岸线和地中海。二战后德国又进行了大规模水运建设,东西德统一后,又实施了统一的交通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内河航道网。

——摘编自韩时琳《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开封段运河兴盛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运河建设的认识。
今日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

——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

材料二   1992年春,据造船部门专家估算,中国自建破冰船需要三到五年的周期,累计花费可达3亿元到5亿元。而当时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正好有破冰船出售。苏联解体前,“赫尔松”船厂承造了8艘万吨级的破冰船,当时仍有3艘在建,每艘价格约1750万美元。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同年10月,中国与船厂签下预订协议书,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订金。1993年年初,这艘破冰船被命名为“雪龙”。“雪龙”号于199410月开始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还在1999年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201910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一位船舶设计师表示:“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摘编自路涛《贾根整:我与南极二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开展海上新航路探索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极地探索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开展极地探索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人类海洋探索给你的启示。
2024-03-27更新 | 14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戈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包括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规定在唐朝统治地区,凡是各都督府治所和4万户以上的州,都可设置市场或市署,上“置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下“置市丞二人,正

八品上”;“置录事多人”,分别管理坊市的各项事务。

——摘编自《唐律疏议》《唐令拾遗》《唐会要》等

材料二   北宋时期的商业十分繁荣,东京汴梁城更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繁华景象,我们可以从《清明上河图》上清楚地发现,街道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道路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其他的地方大城市,也大体如此。

——摘编自方宝璋《宋代经济管理思想与当代经济管理》

材料三   到了明代中后期,读书人“科考不成”转而“驰骋商场”竟然也变得常见。因此,传统的政策逐渐向“恤商”“通商”转变。明代大开“捐纳”,设立商籍。商人们事实上通过缴纳钱财获得了社会地位,各取所需。

——摘编自曹琳《明代商人商业经营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北宋城市经济管理制度的变化,并归纳这一制度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时期批判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以个人主义批判礼教之宗法主义家族伦理。陈独秀倡言“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中国伦理变革,应“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李大钊也将家族制度归为摧折个性的“万恶之源”。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旧伦理束缚和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小型化”:其一指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由繁变简、由大变小;其二指家庭职能逐渐由多变少。 由此引起了夫妻、亲子等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家庭关系的轴心已由亲子关系转移到夫妻关系,家庭的关注重心开始由长者下沉到年轻人和儿童身上。

——摘编自赵庆杰、王利华《近现代中国社会家庭的伦理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

——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1月,晋察冀边区在河北阜平成立。到1940年,边区征收的税种,除了村合理负担、救国公粮、田赋之外,还有工商营业税、烟酒税、印花税、田房契税、出入口税等,难以满足战争形势下财政支出急速扩大的需求。

晋察冀边区政府于1941年开始在边区境内推行统累税,即将各种税种合并征收,并减少了征收次数,但在边区复杂的租佃关系之下统累税征收产生了一些问题。1942年的统累税在税则上做了较大的修改,标准亩进一步适当做了下调;财产和收入分开计算;降低累进率。实行统累税的最初两年,贫农和中农的统累税负担比较重,因此在随后的减租减息中,边区政府比较强调反对地主的经济剥削,维护农民利益。到减租减息深入开展之后,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边区政府也开始注意到地主的诉求,努力平衡地主与农民的利益,地主也逐渐接受了统累税负担和减租减息政策。1943年的统累税减轻了低地租土地的土地税。一直到抗战结束,晋察冀边区的统累税在各阶层之间的负担情形有了较好的改观。

——摘编自周祖文《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政府、地主与农民——以晋察冀边区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归纳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税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保温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英国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包括《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在这些书中,培根把实验和归纳看作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看到了实验对于揭示自然奥秘的效用,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建立在充分实验基础上的归纳法。培根的归纳法强调系统分析,强调实证支持,对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培根认为,“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培根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分子,即事物的简单性质。分子是有限的不变的,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构成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运动是有规律的,其形式是多样的。培根还提出并论证了诸如“凡已授予或按一定条件预定之物均不可再议其价值或补偿”“重大刑事案件减刑的条件不适用于民事案件”“与其任由违法犯罪逃脱制裁,宁可选择违背先例”等法律思想。

——摘编自朱庭光《世界历史名人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的主要学术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培根获得主要学术贡献的原因。
2024-05-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科学精神已经萌芽,学者们提倡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反对单单靠了几本古书,由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逻辑演绎发展一般归纳、并逐步确立了数学的表达形式……17世纪以后,科学革命大兴使基督教兴起以来的所有事物相形见绌,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䀱格为一些插曲,它在改变整个物理世界图景和人类生活结构本身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惯常思想活动的特征。

——摘编自赫伯特·巴特菲尔德《现代科学的起源》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兴起了“科学救国”思潮。部分中国留美学生认识到科技对抵御侵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创办科学社和《科学》杂志。 《科学》杂志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此时科学更多是以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形式而存在,涵盖着科学态度、科学信仰和科学方法……他们将启蒙建立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基础上,坚信科学会带来的技术、政治和经济变革乃至价值理念的革新。

——摘编自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学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想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4-2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国民党爱国将领马鸿宾所率81军,多次打退日军在绥西的进犯,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马鸿宾在军兵训练班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汉团结成为英勇的宁夏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有力保证。

——周靖程《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材料三

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
干部数量798610326118681569316261
干部逐年增长率
120.3%148.6%196.5%203.6%
少数民族干部数量6271091229423542407
少数民族干部增长率7.9%10.6%19.3%15%15.8%

——王巍《中共少数民族干部问题研究——以建国前后宁夏为例》

材料四   19965月,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在22年间,十批干部援宁。据统计,目前仅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就已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97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4321人。借助阑宁协作的巨大推力,不少福建企业进驻到宁夏闽宁镇,不仅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更带动了当地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等几大产业。22年间福建省参与对口帮扶的市县区不断创新帮扶举措,先后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6.2亿元,帮助宁夏盐池、海原、彭阳等十个对口帮扶县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培育壮大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22年闽宁协作改变了啥》2018年7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长城的修筑特点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军民积极参加抗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蕴含的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援助宁夏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国家倡导东西部对口帮扶的意义。
2024-04-27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