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玄同(1887-1939),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材料一 钱玄同在国语运动中的建树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10年,合计12220字)。二、创建以白话文编辑的国语教科书。三、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2300余字)。四、拟定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
——摘编自《钱玄同的两次背叛:从复古走向新文化》
材料二 钱玄同在北京大学执教近三十年,开设过“古音考据沿革”、“中国音韵沿革”、“说文研究”等课程。周恩来曾经说:“没有钱玄同等前辈锲而不舍的追求,也许我们今天还无缘享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之恩泽。”
——摘编自国学网《钱玄同:引领风气的一代宗师》
(1)根据材料一,简析钱玄同等发起的“国语运动”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在当时的主要贡献。
2 . 观察下列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东方从属于西方之势已经形成B.英国亚洲海外贸易发展迅猛
C.荷兰海上马车夫地位未曾动摇D.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由此产生
2016-11-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3 .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二十日的《正言报》有报道:“财政经济紧急处分:总统昨以命令公布,实行金本位限期收兑法币及流通券。制定四项办法(金圆券发行办法等)同时颁布施行。”该报所报道的事件,最终结果是
A.有利于抵制经济危机B.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C.恶化了国家经济形势D.提升了国家经济实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时,开始对选拔与提拔的对象,施行“授试以职”,内容有策、经、笺奏(章奏文体)等。初在部分科目,后向所有科目渗透。
材料二   
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时任尚书令的左雄提出“改察举之制”,主要内容是:(一)“限年四十以上”。(二)“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又提“先诣公府”的办法,先在中央公府初试,再由尚书省复试。

——摘编自《解密:察举制度在东汉时期有着什么样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光武帝与汉顺帝时左雄“察举制”改革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顺帝时左雄“改察举之制”的主要创新之举。(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016-09-1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5 . 1990年,苏联社会学会会长塔扎斯拉夫斯卡娅在苏联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的“大型研讨会”上宣称,与会者一致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体制的根本区别,根本上就是不存在;此看法在当时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这表明
A.苏联的社会性质已经剧变B.戈尔巴乔夫改革理论转向
C.苏联学术界导向趋于偏激D.此看法成为苏联解体根源
2016-09-19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6 . 学者马书芳指出,20世纪初的俄国“不仅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前提,而且其社会政治条件也已形成”。这里“社会政治条件”主要是指
A.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明显优势B.阶级力量对比有利于无产者革命
C.临时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D.资产阶级人数多,但政党过于软弱
7 . 作为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一国际组织
A.在解决争端时可采取法律性强制措施B.是区域间自由生产、自由贸易的典范
C.由美国、中国等23国创立于1947年D.增强了美、加、墨区域集团的实力
2016-09-1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8 . 下边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名画《希阿岛的屠杀》(1824年),这幅名画中,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以彰显人性与人权。此作品创作风格与下列哪一描述相一致
A.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
B.它力求恢复古典美术的传统,追求古典式的宁静,重视素描,强调理性
C.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偏重想象
D.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主要把身边的琐事、见闻和自然风景作为题材
2016-09-1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9 . 康德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不可知的物自体,人类是理性无法认识,人用先天的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分别对应数学的代数和几何,人的认识能力由于物自体作用与我们的感官而产生知觉,然后知性运用范畴去整理这些杂乱的材料,使之成为具有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康德
A.重视理性,主张运用知性认知世界B.认为世界是无序、杂乱无规律的
C.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和经验主义者D.认为理性是必然的、科学的知识
2016-09-1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10 . 史记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某城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