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荀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三官(三种职业)。曰:非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这一记载折射出先秦时期(     
A.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B.农耕文明时代农业地位高
C.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D.政府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
2022-08-07更新 | 630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二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历史试卷
2 .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修改和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2021-12-01更新 | 221次组卷 | 26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五单元测试卷
3 .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儒者实现了积极参与政治的理想
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
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
2020-03-17更新 | 186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二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历史试卷
5 . 1921年,列宁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直接过渡”在俄国行不通,为此他提出新经济政策,但列宁并未正面,系统地扬弃“直接过渡”的理论,而是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定为“退却”“让步”,使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列宁的这一认识
A.暗示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
B.表明列宁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
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6年出生的山东边缘知识青年杜深如说,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杜深如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B.新文化运动触及变革最深的层面
C.中国参加一战确立了大国的地位
D.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A.“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趋于务实
C.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D.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2019-05-04更新 | 181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二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第三章《联邦议会》和第五章《帝国议会》,构成德意志帝国的基本权力框架,如下图所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德国君主立宪体制趋于完善
B.联邦议会议员代表的是邦国利益
C.帝国议会行使经济立法大权
D.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占绝对优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清末以来,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场“国进民退”,20世经以来,西方国家企业国有化和私有化也反复轮回。

材料一   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四川的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随粮强制征收。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英、法等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铁路国有化,列国不乏先例,铁路民营也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当时两路均已发生巨额亏损,政府以国家股票赎回了湖北、湖南、广东的商股。但四川的1400万两股金中,有300万两亏空政府不予认可。川省铁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下层民众,既不能退回股金,换股条件又低于其他省份,难免激起民愤,一场路权风暴由此爆发。

——摘自章立凡撰写的《清末以来中国三次“国进民退”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具有世界性的(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大萧条及二战后的国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29年延续到1980年代,其间虽然也有私有化,但国有化是主导;第二次是以“撒切尔革命”为起点的私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79年延续到2008年;第三次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又给各国的国有化带来一个小阳春。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19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

——摘编自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在铁路建设上“国进民退”的表现,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以来西方国企进退的特征,并分析20世纪前两次“世界性的浪潮”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东西方国企进退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
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19-03-16更新 | 825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二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