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得以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这主要说明(       
A.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B.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
C.制度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利因子
D.南京国民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建设
2023-11-20更新 | 125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习讲义)
2 . 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2023-11-03更新 | 147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
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2023-10-14更新 | 365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习讲义)

4 . 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

——新华网《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2018年)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3-09-16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讲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民办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输纳,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府救济与民间救助的不同。
2023-08-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讲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汉时的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官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官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史料二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所以治其国者,莫不皆然。……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途),罔不由此。”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八》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
(2)根据史料二,概括顾炎武认同的基层管理方式。
2023-08-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讲义)

7 . 史料一 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史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性质,并简析实行“三三制”原则的作用。
(2)史料二中的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2023-08-2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宪章》规定

14)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阅读上述史料,想一想《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08-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阶段特征,说明改革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2023-08-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讲义)

10 .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根据史料,概括革命根据地在政权和制度建设探索上取得的成就。
2023-08-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