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69 道试题
1 . 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被划分为地理上相隔甚远且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巨大的两部分。1971年,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的决议,并在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突袭巴基斯坦。不久,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材料可用于探究(     
A.南亚国家的冷战角遂B.殖民文化的残余影响
C.印度民族的独立进程D.局部战争的文化动因
2 . 下面是埃及近代两个民族独立运动的简介。造成这两个运动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运动

简介

阿拉比运动

1881年,爱国军官阿拉比在军方支持下向埃及政府提交请愿书,要求改组政府、召开议会等,以求独立;1882年,英国诉诸武力,对其进行镇压,大量民族主义者遭到逮捕

华夫脱党独立运动

1920年,华夫脱党领导人扎格鲁尔赴伦敦谈判,因拒绝英国的驻军及干涉司法等要求而被捕;随后埃及掀起学生、工人、农民游行运动;开罗工人也逐渐从罢工转为武装起义,并向全国蔓延。1922年,英国政府宣布埃及独立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动
C.宗主国势力日益衰落D.革命领导阶级的差异
昨日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国会咨文中声称:当拉美面临“为非作歹”的事情时,“(美国)也不得不勉强施行国际警察力量……我们对他们的干涉只是最后手段,仅仅在他们明显地无能或不愿在国内外维护正义,危害到我们美国利益或招致外国入侵伤害美洲国家整个躯体时才这样做。”这一言论(     
A.蕴含了独霸美洲的政治野心B.意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C.挑起了欧美列强之间的矛盾D.利于促进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昨日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4 . 17~18世纪,西欧国家商人通过新开辟的航道把西欧工业品运至美洲,换取美洲金银和土特产,再将金银或由欧洲运至亚洲,或由美洲直接运往亚洲,从那里运回中国的丝绸、瓷器和东印度的香料及棉织品。这反映出当时(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欧洲国家加快对外侵略扩张步伐
C.亚非拉地区已彻底沦为列强的附庸D.欧洲国家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7日内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5 . 唐代是恩赦制度革新的重要时期。初唐,皇帝很少亲自参与单纯颁布大赦的仪式;武则天以后,皇帝往往亲临颁赦,直接与万民接触,向民众传达意志。这表明唐代(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B.统治秩序得以重构
C.民众参政程度提高D.社会治理方式丰富
7日内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趋时贵书”为北宋前期书坛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书者直接取法今人,效仿考官或朝廷权臣的书法,形成了诸如“院体”“台阁体”“馆阁体”之类的书法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A.书法艺术成熟B.贵族政治发展C.商品经济繁荣D.重文轻武国策
7日内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8年3月12日,德国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4月初,英法美相继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苏联政府提出了召开国际会议制止德国法西斯侵略行为的合理要求,但遭到英法政府的拒绝。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性质决定外交关系B.社会主义制度更具优势
C.绥靖政策到达历史顶峰D.国际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8 . 在黄宗羲看来,“臣”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做官是为了天下万民而不是为一姓之君。从中可以看出黄宗羲(     
A.浓厚的民本观念B.主张扩大地方的权力
C.朴素的辩证思维D.具有强烈的功利心理
9 .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单位达58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将为破解诸多发展问题提供更多助力。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A.遏制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B.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是当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D.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
10 . 19世纪末,博物馆在西方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知识体系,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博物馆对全社会而言还是个陌生名词,由少数精英推动的建设博物馆进而实施公共教育以开启民智的事业阻力重重,“古物公有公藏”等政策建议遭遇广泛非议。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博物馆建设缺乏政府支持B.文物收藏事业萧条
C.民众的公共文化意识薄弱D.对外交流渠道堵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