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由乡绅看科举

如果说近代中国确实存在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话,科举制的革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体制变动之一、影响了全社会的多个层次。

某校高二学生小王想要以近代中国科举制的变迁作为主题撰写一篇论文,经过广泛的阅读与搜集,她发现了晚清举人刘大鹏和他的《退想斋日记》。

材料一   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身处既不十分“开通”,又不十分闭塞的内地,是一位基本以耕读为业的儒生型乡绅(这里的绅是与官相对应而言)。从1890年到1942年,刘氏所著《退想斋日记》凡51年,现存41年。

——罗志田《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二   刘大鹏将进京赶考视作他一生的高峰:仅仅是进京赶考的经历就足以将他锻造为一名国家精英。……进入考场时更让人激动,最高级别的官员在考场门口集合、检验考生。至少在此,刘大鹏一生的奋斗和努力被公开地认可和赞誉。……那年,280位山西举子只有10个人通过,刘大鹏并不名列其中。

——【英】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

(1)根据材料二、可以判断刘大鹏参加的考试环节为(单选)(     
A.乡试B.会试C.殿试D.武举
(2)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何刘大鹏“将进京赶考视作他一生的高峰”?

材料三   国家取士以通洋务、晓西学者为超特之科,而孔孟之学不闻郑重焉。凡有通洋务、晓西学之人,即破格擢用,天下之士莫不舍孔孟,而向洋学,士风日下,伊于胡底耶?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光绪××年九月初五(1901年10月16日)

(3)在材料三中,刘大鹏分析了自己科考失败的原因。关于该原因的历史背景,以下表述恰当的是(单选)(     
A.中体西用思想占据主导地位B.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C.清末新政颁布新学制的结果D.西学传入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四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光绪三十一年)

材料五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七日、十九日

(4)按照公元纪年法,光绪三十一年是哪一年?(单选)(     
A.1904B.1905C.1906D.1907
(5)材料四和材料五对于废除科举制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不同?
(6)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刘大鹏日记的史料价值?
2024-05-2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清廷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督抚,申严海禁: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与郑成功进行贸易者正法;……不许片帆入口、一人登岸。”
——《高中历史第三分册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康熙下令沿海各省,原先关于禁止出海的所有处罚条例一概禁止,允许满.汉人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指定广东广州府、福建漳州府、浙江宁波府及江南云台山为外贸通商口岸,设立四海关,……准许这四处口岸与外国通商。”
——《高中历史第三分册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下令,外国船只将来只允许在广州泊岸贸易。于是,原先的四口通商转变为仅一口通商。”
——《高中历史第三分册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四:“1842年8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
材料五:“1858年6月,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为: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至五,概述清朝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对外政策演变。
(2)请逐一说明清朝自身这段时期对外政策演变的原因。
(3)请分析从材料三至材料四清政府对外政策改变的世界背景。
2022·上海·模拟预测
3 . 追求富强之路。

“富强”是通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概念,也是先进的中国人矢志追寻的伟大理想。

材料一   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

——总理衙门奏折(1874年)

材料二   天下之势已日趋于混同矣,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下社会大梦初觉,稍有智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继今以往,国人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者,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1916年)

材料四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自强”思潮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追寻富强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陈独秀为何断言“伦理的觉悟”是“吾人之最后的觉悟”?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追寻富强之路?
2023-10-17更新 | 123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背景是中国(     
A.实现与美国邦交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2022-07-20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反映近代中国的一幅时政漫画。漫画的大意是倒下的巨龙被列强争相宰割,龙的身上写着CHINA。该漫画的创作背景应基于
A.边疆危机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瓜分狂潮
2022-02-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野蛮”的降临现代人所使用的“文明”这一概念,其含义基本是在十八世纪是被塑造建构起来的。……在启蒙思想家那里,他们大多将文明与野蛮对立起来,这种对立既是空间上的也是时间上的。从空间上讲,野蛮居于文明世界之外;在时间维度上,野蛮和文明居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端。……在梅斯特(18世纪思想家)看来,文明和野蛮的共存,是由人性所决定,因此也非人力所能改变。……文明和野蛮的要素混合及其模糊性,使得文明化和野蛮化,或者说进步与堕落,也具有了一种不确定性。……在十九世纪的政治和社会的主流话语强调:现代性可以根除野蛮,塑造出纯粹的文明人;现代性、文明与野蛮是对立的,也是断裂的、野蛮只是作为文明的影子而存在。在这种背景下,顶着文明光环的二十世纪被认为是一个新的世纪,是一个理性、科学、民主、自由和繁荣的世纪。……然而,历史毫不留情地使这样的话语神话破灭,这样一个被认定最为“文明”的世纪之中,甚至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残暴。现实历史的进程迫使思想界对现代性、对文明和野蛮等问题进行反思。

——谈《约瑟夫·德·梅斯特反启蒙思想中的野蛮与文明》李宏图


问题
(1)现代人所使用的“文明”这一概念是如何在十八世纪被塑造出来的?
(2)二十世纪的文明光环如何被历史毫不留情第打破?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现代文明与野蛮关系的看法。
2021-08-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六校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外交七十年

中国走向世界: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边倒”外交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拓展外交舞台,致力于全方位的外交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请将图片下字母按表格内逻辑关系填入适当位置。
外交历程主要表现(写字母编号)
“一边倒”外交
初登国际舞台
外交舞台的拓展
全方位的外交

(2)观察如图,新中国建交三个高峰期分别是什么时段?请写出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的外交成就各两项简要说明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交高峰期出现的国际国内背景。
2020-10-2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鲁迅中学2020届高三3月在线测试历史试题(2)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宋代儒者接续唐代儒者的理想,最终形成理学的兴起,即儒学的复兴。它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采取的相同方式,越过汉唐诸儒,回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宋明理学有时候也被称为“佛老化的儒学”,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学术上,也有人把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

——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

材料二   14世纪的意大利,地处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东方文化影响;而且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最终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这场运动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但丁、薄伽丘、这·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文艺先驱应运而生,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格润智囊团《在文艺复兴中凝聚中国正能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背景,并分析其复兴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儒学复兴运动和意大利丈艺复兴运动的相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可以从儒学复兴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中得出哪些有益经验?
2019-10-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以上两则观点都
A.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B.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C.认同英雄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D.认可社会环境影响英雄人物
10 . 轴心时代思想家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中国的孔子、老子、韩非,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悉达多等。他们的思想,成为了两千多年来,历史之轮围绕着旋转的轴心。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主张人物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苏格拉底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民之难治,以其知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当仁,不让于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盘寂静


(1)请在下面空格处填上与其思想主张相对应的人名(前言所提及者)。
                                
(2)比较①②③三位思想家表格内的主张,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学说出现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