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     
A.阿拉伯帝国信奉宗教B.阿拉伯人依靠基督教扩张
C.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D.苏丹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2024-04-21更新 | 207次组卷 | 56卷引用:上海市莘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日益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024-04-08更新 | 96次组卷 | 64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户籍与赋役

材料一   古之为理也,在于周知人数,乃均其事役,则庶功以兴,国富家足,教化从被,风齐俗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

材料四   百姓及客等,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应税斛斗,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其旧租庸及诸色名目,一切并停。

材料五   臣请谏部行文直隶各省地方官,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在有地者所加无多不为苦,无地者得免赔累,实幸。

材料六   编审人丁旧例,原因生齿繁滋,恐有漏户避差之弊,是以每届五年查编造册, 以备考核。……嗣后编审之例,着永行停止。

——《清乾隆朝实录·卷之九百十一》


(1)“古之为理也,在于周知人数”,“周知人数”的目的何在?这里的“古”最早对应哪一历史时期?
(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生多次演变,请将材料与相关制度相对应(填序号)。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4)请结合材料,解释乾隆时期户籍编审“永行停止”的原因。
2024-03-19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民族融合与对外交往。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1)将下列“中原王朝”与同时代的“边疆民族”相对应(填写字母)。


(2)民族融合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民族融合的方式

事件

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A)征伐匈奴 (B)设河西四郡 (C)孝文帝改革 (D)文成公主进藏

(E)建立榷场       (F)设宣政院       (G)行金瓶掣签制


(3)简述秦汉至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2024-03-18更新 | 1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工业时代与世界变局

材料一   观察以下四幅图片,完成问题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大批产业工人被雇佣到机器轰鸣的厂房中,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根据下图,完成问题



(1)上述工业文明成果按照出现的先后,图片顺序应为____
(2)请写出上述图片中,画面反映的事物所使用的动力: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_
(3)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
(4)图片反映出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哪些信息?
(5)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请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从生产方式、政治变革、国际格局等三个方面加以阐释。
2024-03-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谁是“千古一帝”?

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满怀激情地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在诗篇中他把秦皇和汉武并论。基于此,某班举办了一场辩题为《“秦皇”“汉武”谁的功劳更大》的课堂辩论赛。请你结合这次活动,探究完成相关问题。


(1)辩论赛开始之前,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几则材料,用以作证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巩固政权方面的相似性,你觉得其中不可能包含的材料是(双选)(     
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重视儒学
C.都铸造统一的货币D.都建立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2)正方所持观点是“汉武帝功劳更大”,反方所持观点是“秦始皇功劳更大”。为了论证本方观点,反方辩手出示了以下三幅图片,并提出,秦统一政权的建立和加强统一的措施,在青铜器上也有较充分的反映。请将下列图片和统一措施配对。

(3)正方辩手提出“秦始皇的暴政使秦二世而亡,其功劳无法与巩固加强大一统国家的汉武帝相比”的观点,反方辩手则选用“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以反驳。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的哪些制度?这些制度有怎样的意义?
2024-03-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了一系列礼仪与文书制度,如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等。这反映出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皇权至上B.皇帝独裁C.皇位世袭D.中央集权
8 . 晚清的铁路修建。

材料一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600米的小铁路,向清朝官员和百姓展示铁路的便利,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对比杜兰德热情高涨的推广,观众相当不领情,京城百姓对小铁路的反应是“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就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小铁路拆除了。

——田吉舷《中国铁路百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小铁路被拆除的原因。
(2)分析材料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概括李鸿章力主修建铁路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晚清的铁路修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各民族间长期的交融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民族交融B.多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C.早期国家D.明清E.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建:远古人类、________与秦汉
________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________与隋唐
________:辽宋夏金元
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________
(2)若就提纲4的主题展开研究,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填字母)
2024-02-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的人类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各种新生事物﹣﹣轮船、汽车、飞机……

材料一:“每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的这个“卓越不凡的国家”……自1821年第一艘轮船在多佛尔和加来之间开始航行以来,行旅往来已经舒适得多了。“即令遇到逆风,”只要风力不太强的话,渡海现在只需要三、四小时……从伦敦驶往荷兰的轮船,甚至驶往汉堡和哥德堡的轮船,在1828年以来就已经把大部分邮件和客运吸取去了。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充满了来自传声筒的噪声干扰。

——约翰尤内夫《近代西方的崛起》


(1)从材料一看,这个“卓越不凡的国家”正经历着什么重大事件?期间出现了哪些“新颖事物”?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哪些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024-02-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