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调琴啜茗图》中的贵妇人眉毛弯弯,肌肉丰满,形态艳丽多样。宋《撵茶图》画中则突出对场景的描绘,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画面。这一风格变化反映了(       

《调琴啜茗图》(局部)                    《撵茶图》(局部)

A.商品经济持续繁荣B.审美观念根本改变
C.儒家思想深入发展D.制茶技术水平提高
2 . 司法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折射了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碰撞与交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在地方官署设置受理不同类型案件的机构和审理人员, 府设置户曹、 州设置司户参军,主要负责审理民间争讼案件,“剖断人之诉竞,凡男女婚姻之合,必辨其族姓,以举其违。凡井田利害之宜, 必止其争讼,以从其顺”。唐朝有关婚姻、 争财等纠纷的案例,见于《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折狱龟鉴》等文献当中,其中涉及争财的案件通常不予定罪处罚,而是通过一定的审判技巧化解。

——摘编自陈光中《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材料二   1911年,沈家本主持修订的《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它既借鉴了资产阶级民法原则和理论,也有因循守旧的内容。清末修律未竟之业,民国继之,1926年《民国民律草案》完成并颁布。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编修民法典,通过并颁行《中华民国民法典》。纵观中国近代三次民律的编订,都有学习西方并开展习惯调查,但调查成果基本未能影响法典编订,不过是刻舟求剑式的学习西方。

——摘编自陈颐《制作“习惯”:近代民法典编纂的习惯调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处理民事纠纷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三次民律编订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晋时期,小麦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东晋义熙十四年(418),三吴水灾,谷贵民饥,淮河流域则“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大明七年(463),南朝孝武帝诏云:“近炎精亢序,苗稼多伤,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由此可知,小麦的广泛种植(       
A.扭转了南方落后局面B.提高了备荒防灾能力
C.改善了民众饮食结构D.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机器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从此,人类由农业文明逐渐走向工业文明。



瓦特和他的蒸汽机

材料二   随着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大量集聚,工人的居住区往往是城市中最拥挤、最肮脏、最龌龊的地方,然而,这种糟糕透顶的房子还不属于自己。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排水沟里流淌的污水也充斥化学污染物的怪味。妇女从受限制中解放出来,她们走出家庭,锻炼她们与人共事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训练她们自尊自强的勇气;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成了科学家或社会名流,如(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成了博士,而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发店学徒出身的阿克莱特成了社会精英。这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等《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蒸汽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1-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活跃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重商学派将通货等价于财富,鼓励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以实现财富积累:后期的重商主义代表约翰·罗(1705),主张发行更多的通货,促使贸易更加繁荣。这些理论的提出(     
A.促使了全球新的货币体系形成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推动了欧亚贸易网络开始出现D.导致了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
6 . 有学者认为,在距今4000年前,地球经历过一场大降温的过程,结束了早前人类的“黄金时代”,使两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衰亡,沉重打击了古埃及文明,更使得印欧人不得不向四周迁徙,冲击着欧亚各临近文明。这(     
A.说明了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的根源B.解释了气候变化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C.分析了地理位置与文明兴衰的关系D.证明了不同文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宏村建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为一紧靠雷岗山的小村,前有小溪流过,后来水系变迁西移,合为牛泉河。德祐年间(12751276年),村落又激剧扩展。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休宁县风水师何可达被请来做全村的总体规划,他巧妙地“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将牛泉河水由村西引入,造成九曲十弯,流至家家户户。以村中心一泉眼为基础,开挖成半圆形的月塘,“定主科甲,延绵万亿子孙,千家烟火”。至万历年间(1573~1620南湖年),因为有风水先生感到仅有“内阳之水”(月塘)还不能使子孙逢凶化吉,于是村民又在村南开挖水面较大的南湖,作为“中阳之水”以避邪、聚财,使急躁之水通过南湖而变静。

——摘编自何晓昕《风水探源》


材料二   苏美尔城市内部(城墙范围内,城门处还有突出的塔楼进行保护)一般可分为神庙区、宫殿区和居住区三个组成部分。神庙区的功能构成复杂,主要包括神庙建筑群和神庙附属建筑区两个部分,因为除了宗教功能,神庙区还承载着复杂的城市管理、经济、产业和教育功能,但其政治功能则受到了限制……早期城市里的宫殿区或王宫建筑群常常混杂在平民居住区中,不设围墙,与平民区也没有任何空间上的缓冲……苏美尔城市的居住区住宅背靠背、边挨边地密集在一起,拥有内部庭院,但很少有公共空间,区内的道路狭窄又弯曲,这是为了防止路人受到西亚地区日光的暴晒。

——摘编自曹康、李琴诗《苏美尔文明时期的城市起源与规划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宏村布局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美尔城市布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村落和城市布局的因素。
2023-12-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人都卑视宋朝,称之为“弱宋”。殊不知宋朝处境的困难,较之汉唐,不知要增加多少倍。一则是……西边由山西大同往南,尚有雁门关一条内线可守。而东边河北则只有居庸关到山海关一条外线。逾此向南,从北平保定直到黄河北岸,地势平坦,更无阻塞。宋代的国防形势实太削弱。二则宋代东有辽,西有夏,这两国都是马和铁的最要出产区。中国对付北方,必用骑兵,而训练大队骑兵,根本条件不够……所以宋朝要宋朝在此情况下,应付辽、夏,前后维持了一百六十年的长期,实在比汉唐困难得多。

后来金国南侵,也只占领了黄河两岸,没有能过长江。南宋虽弱,还能保住了半个中国……蒙古人用兵,世界罕有其匹……然他们所遇到的最大敌人,还是中国。那时中国早分成三个国家:北是金,西是夏,南是宋。而蒙古南犯,自成吉斯汗至忽必烈,前后五代七十八年……蒙古武力亦为吞并中国消耗极巨,宋亡而蒙古亦趋衰弱,未到一百年,仍为汉族驱逐出塞。整个蒙古帝帝国的衰亡,主要还是在中国开始。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第四讲:中国历史上的国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朝强弱提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料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2-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彩陶起源的材料据此可知(     
序号内容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仰都村发现大量彩陶,他将其与东南欧、中亚的彩陶相比,发现有许多相同的地方。1923年。安特生在甘肃马家窑地区发现大量彩陶。并认为其早于仰都彩陶,进而认为中国彩陶是由西方经甘肃等地传入中原的。

1957年,中国学者对马家窑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马家富类型遗存叠压在类   似仰超文化的庙底沟类型遗存之上。学者认为仰都文化早于马家富文化近两千年。

A.历史结论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C.西方学者研究历史过于主观D.彩陶是由中原传往西部的
10 . 公元前 196 年,汉高祖初置丞相一人,改丞相为相国;后汉惠帝又改相国为丞相,且分左右,由两人分任;汉成帝、哀帝时期,丞相人数又有增加。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王国势力的直接挑战B.无为而治的错误指导
C.巩固皇权的现实需要D.外戚干政的后果使然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