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第一个电影公司——法国百代兄弟公司——崛起,随即成为法国乃至全球电影业的龙头。1907年,百代电影公司成为集制片、发行、影片放映于一体的垄断组织,其拍摄的影片风靡世界。1908年年底,百代兄弟公司的第一批艺术影片上映,这些影片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百代公司还支配着国际的电影交易,它的分支机构遍及各个国家,压倒了这些国家里与其竞争的电影企业。

——摘编自[]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低谷后迎来了历史的转折。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大制作和电脑特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好莱坞拍摄了不少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的优秀影片,美国国内制作与票房大幅度上升。21世纪初,欧美电影艺术延续了之前的发展趋势,在计算机虚拟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出现新的突破,涌现出大批视觉效果好、极具震撼力的大制作,如《变形金刚》《2012》《阿凡达》等。

——摘编自[]罗伯特·斯克拉《电影创造美国——美国电影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百代兄弟电影公司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业发展的特点。
2023-03-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会后,“打土豪、分田地”被确立为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1928年6月,中共六大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无代价地没收豪绅地主阶级土地归苏维埃,并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1928年年底,毛泽东设计并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提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1929年4月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又将相关规定修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0年10月,峡江会议通过的《对于土地问题决议》指出,土地国有在目前是一个宣传口号,如果机械地宣布国有,则违反了农民的要求,是没有好影响的。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提出平均分配一切土地,这是消灭土地上一切奴役的封建关系及脱离地主私有权的最彻底的办法,(但)这个办法不能由命令来强制执行,必须向农民各方面来解释这个办法,仅在基本农民群众愿意和直接拥护之下,才能实行。

——摘编自赵鲲《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百年回顾与启示》

材料二   (中央革命根据地)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的发行怎样使用呢?我们打算这样使用:一百万供给红军作战费,两百万借给合作社、粮食调剂局、对外贸易局做本钱。其中又以小部分用去发展生产,大部分用去发展出入口贸易。我们的目的不但要发展生产,并且要使生产品出口卖得适当的价钱,又从白区(国统区)用低价买得盐布进来,分配给人民群众……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这个任务在激烈的战争环境内,是不是能完成(的)呢?我想是能完成的。

——摘编自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内容和执行方面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意义。
2023-02-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民族与国家

材料一14-16世纪,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列表格反映了这一时期与之相关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事件
1431年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兰西民族英雄圣女贞德遇难。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大西洋贸易从此愈加繁荣,欧洲的生产关系进而发生蜕变。
1517年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39年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了《维莱科特雷法令》,规定法语为法国行政和法庭所用的官方语言,取代了此前使用的拉丁语。

材料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民族”一词引进后,不久就复合出“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随着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日益自觉地结成整体,中华民族实际上包括各民族的内在联系,越来越被揭示出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阐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最广泛地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这样就把中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完全揭示出来了,并且把中华民族的大联合的必要性升华到了理论和革命纲领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彻底废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压迫制度,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互相支援、共同发展的民族大家庭。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14-15世纪影响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强化的原因;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采取的重大政治举措。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制度变革中的制度内容与制度形式的关系状态,即制度内容与制度形式的“变”与“不变”,我们可以把历史上的制度变革模式归纳为三种不同的范式:第一种模式是原来的制度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原有制度行使的职能和程序在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变化,这种模式可称之谓“新瓶装旧酒”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原有的制度形式和制度内容被新的制度和形式所取代,可称之为“新瓶装新酒”;第三种模式是传统的制度形式得以保留,但制度内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旧瓶装新酒”模式。

——摘编自叶剑锋《制度形式与内容的“变”与“不变”》


根据制度变革中制度内容和制度形式的关系,结合世界史的内容选择一种模式提出新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7-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七高级中学(长安区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英国革命呈现高涨之势,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不断涌现。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以社会为中心的统治观念盛行。这种社会中心观念认为,社会政治权力的唯一来源一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社会的同意,并受到社会立法的制约:在英国,议会作为社会的代表无疑拥有至上的权力,是法律的真正制定者,因此,国王应演受到议会的限制。到18世纪,随着内阁制度的逐步确立,英国的代议制度建立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摘编自胡宁《试析英国宪政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材料二   在英国,议会至上,议会对内阁、法院有较强的监督权:美国实行典型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模式。英国的大选是指议会下议院议员的选举:在大选中,美国绝大多数州和首都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在一州或首都获得选民票最多者获得该州或首都所有选举人票。赢得270张或以上选举人票的总统候选人即获得选举胜利,而当选的总统所在的政党就是国家的执政党;英国的两个党都具有不同的选民基础,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成为行政首脑,组织内阁,既掌握行政权,又掌握立法权。由此可知,英、美两国主要都采用两院制,即立法机关由上议院和下议院两个团体组成,共同行使议会职权。

——摘编自韩玮《英美的政治制度比较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该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美政治体制的异同。
2022-07-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府谷中学和绥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只局限于意大利,16世纪时,它还将种种新事物传播到了北欧。这一传播固然得益于北方诸君主所雇用的意大利外交官和将领,大批的印刷品也激起了公众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极大热情,促成了宗教改革以及随后的宗教和王朝战争。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是对人类所能做到的事情的新的强调,比起中世纪时期的观点,更有助于海外扩张。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下册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两大思想运动,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如果说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思想,所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反对的则是封建专制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当然,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平等,资产阶级都是以全人类的名义提出来的,尽管他们实质上着眼于狭隘的阶级利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篇(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成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北欧的因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整理

材料二   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的研究心得。如程颐在鸣皋书院讲授自己所著的《易经》,陆九渊在象山学院,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授自己的著作和学术见解。不同学术流派的书院课程也各不相同,各个学派的大师都在书院中自由讲授自己的学术思想。书院也将诗赋作为教材之一,主要有《诗经》《楚辞》等经典诗赋作品;一些书院还设有专门的诗歌赏鉴的地方,生徒们开展文会、诗会等活动。书院生徒还学习散文、传记文、议论文。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宋代书院生徒学习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左传》史记》汉书《战国策》《公羊传》,以及《谷梁传》等。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里还有实用技术,在书院里实行“分斋”教学,分别设立“经义”和“治事”两斋进行教学。“经义”斋是教授弟子学习和研究儒学经典;而“治事”斋是分科教授,其讲课内容主要是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据刘河燕《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及特点分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书院分布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书院课程内容的特点。
2022-01-10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罗马帝国时期,皇帝授予法学家“法理解答”的权利,法学家通过对罗马古代的法律传统、法律思想的整理,归纳出定义和一系列具体的规范,从而构成罗马法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一做法
A.保证了罗马法的公平正义B.协调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C.有助于罗马法的发展完善D.使立法的主观随意性增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玛雅人分布较广,他们培植了玉米、蕃茄、辣椒等重要农作物。14世纪初兴起的阿兹特克人不断向外扩张,征服周围许多部落,形成一大帝国。阿兹特克人的农业、狩猎、捕鱼比较发达。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住在安第斯山中部。印加社会等级森严,农业、手工业发达。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内,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拉美古代印第安文明是古代人类文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他们处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十分落后且极端孤立隔绝的状态。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孤立的拉丁美洲历史开始真正意义上融入了世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扩展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革命,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资本家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希望自由市场发挥更加重要的调节作用;与此同时中世纪的宗教观念也逐渐被科学观念取代,科学态度不断普及,民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更加倾向于采用切实可行的(世俗)办法去解决;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拉丁美洲文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大发现”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文明带来的时代变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的政治体制中,三省六部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在唐代政治发展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并且在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一方面,保证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路交通的便捷,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等都为宋代城乡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商业繁华情况,南宋初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很翔实的记载,北宋末画家张泽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商业的热闹场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省六部制在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