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60年14个石油出口国组成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旨在抑制外国公司素来享有的垄断权。1973年阿以战争中,欧佩克削减石油产量,使油价翻了两倍,在西欧、日本和美国引起了深切的忧虑,加剧了早已开始的通货膨胀。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B.石油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C.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成就显著D.世界经济主导力量即将发生变化
2 . 1951年1月17日,周恩来复电联合国大会第一政治委员会主席阿彼拉兹,重申中国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一贯主张,并提议:“在同意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召开中、苏、英、美、法和印(度)、埃(及)七国会议,就迅速结束朝鲜战争问题进行谈判。”这说明当时中国(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竭力寻求西方大国支持以遏制美国霸权
3 . 近些年来中、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在角逐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矛盾与利益摩擦。这刺激了各国人工智能科学家、工程师们竭力为本国利益去做出前沿高端的成果,在历史“合力”中谱写人工智能新时代。这说明(     
A.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决定国家的发展前途B.国际关系恶化根源于人工智能竞赛
C.国家科技水平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领域D.人工智能研究竞赛蕴含着家国情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旅居中国的外商回忆:“今年(1881年)比去年更加准时的宁波与上海之间的每日班轮,无疑尽了很大努力来提高贸易总值。这些轮船由于在每周对开的六个船班中都很准时,深得商人和经商的银行老板的信任。”这说明当时(     
A.轮船成为商贸运输主要工具B.航运业业务范围待拓宽
C.宁波对上海的经济依赖增强D.工商业者时间观念增强
5 . 在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中,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烟草是重要的创税创收经济作物;花生是常见的干果零食作物;辣椒是高度普及的蔬菜和调味作物。据此可知(     
A.美洲是人类农业文明发源地B.美洲农业生产技术的发达
C.全球农业多样性趋势的加强D.物种交流丰富了人类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福州船政局从建立到1905年,共造出兵商轮船40艘,其中前4艘,轮机均购自西洋,自第5艘“安澜”号开始,轮机由船厂自己制造。虽然仍是仿照外国样式,但具体制造全由中国工匠完成,质量与外国同类产品相比也不逊色。这说明洋务运动促使中国(     
A.摆脱了对列强工业技术的依赖B.提高了产品国际竞争力
C.具备生产大型军舰装备的能力D.自主制造能力得到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后期,大量的农民放弃农业耕作,进入城镇谋求生计,这使得农民数量减少和手工业、商业从业者增多,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农民为基础的行业的金字塔结构出现松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D.社会稳定推动长途贸易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统计,《元曲选外编》出现的162种元杂剧中,有大量少数民族语言,这些语言以汉字直接记录少数民族语言发音的形式出现,如女真语阿马(父亲)、阿者(母亲),契丹语曳刺(军士或衙役),蒙古语巴都儿(英雄),等等。 由此可知,元杂剧(     
A.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B.标志着戏曲艺术的成熟
C.推动了儒学思想传播D.反映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9 . 鸦片战争前的30余年里,仅从广州口岸流出的白银,就有1亿元左右,如果加上中国其他沿海地区流出的白银,数量则更为庞大。当时白银流出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倾销B.鸦片走私C.官员贪腐D.统治者生活奢靡
2024-01-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轧花用搅车沿用明代的脚踏机,但增加了一个飞轮。利用飞轮的惯性,不但可以省力,而且使车轴旋转得更加匀速平稳。棉纺车大体承袭了前代工艺,分为手摇式和脚踏式两种,锭子数通常是1-3锭。苏、冀、湘、贵、川、闽等地都生产过一些颇负盛名的布,其中尤以江苏的松江布最负盛名。此外,南京棉布也颇受关注,1833年出版的《中国博览》说:它“在颜色和质地方面,仍然保持其超过英国布匹的优势地位”。而冀州布之精美亦可与松江布匹敌。

——摘编自何堂坤《中国古代手工业工程技术史》

材料二   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两年后,他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克罗姆福德建立了纺纱厂,几百名工人跟随机器节奏而劳动,此后,源于棉纺业的工厂制生产模式逐渐在全国推广,这也推动了织布业的技术革新。1787年,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自动织布机,并在敦卡斯特建立织布厂。到19世纪中期,动力织机基本普及。但是使用水力机,工厂只能设在水流湍急、落差较大的河边,河流的流量及落差存在季节性差异,造成工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化。1782年,瓦特制造出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诺丁汉郡一家棉纺厂引入蒸汽机,蒸汽动力取代水力的巨大优势逐渐体现出来。随后,一些新建的工厂直接引入蒸汽机,使用水力机的工厂也逐渐改用蒸汽机。1791年,蒸汽机开始进入英国的棉织厂。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中期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朝前中期中国棉纺织业相比,18世纪中期后英国棉纺织业生产的不同,并简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