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9 道试题
1 . 1947年6月,在美国的指使下,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自身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的方式和条件。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求各国泄露其本国的经济情报……其“结果将不是欧洲的统一和重建,而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该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对援欧产生分歧B.欧洲成为美苏争夺中心
C.美苏间冷战不断加剧D.美苏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法开始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报刊,并提出鼓励中国民族报业发展的政策。维新派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这种文体半白半文,平实易懂,笔锋感情色彩浓郁,出现了一些既有时效性,又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央带评论,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尽量贴近读者的阅读。维新派的报刊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颂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介绍进化论学说,对陈腐的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开展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瞿小纯《从中国新闻报刊史看其时代特征》

材料二   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废止了前清新闻旧法令——《大清报律》,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辛亥革命进行时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取得胜利的革命党人立刻在其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自由新闻体制。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国的报纸由十年前的 100 多种,猛增至近500 种,总销售数量达4200 万份,这两个数字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在这些报刊中,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是政党报纸。

—摘编自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办报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报刊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为1889年英国通过的《技术教育法案》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该法案(     
1各地设立技术教育委员会负责技术教育和中等教育。
2郡议会有权征收特别税资助职业技术教育。
3科学和艺术局负责批准各类机构开设的技术课程。
A.拉开了英国教育改革的序幕B.改变了英国基础教育的方向
C.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威D.顺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求
2024-02-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4、15世纪,意大利的部分知识精英强调政治参与对作为人的公民发展的内在价值,把政治参与和城邦(自治城市)的内在价值用作自我实现的手段,认为政治参与是美好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认识(     
A.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B.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
C.借鉴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就D.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写道:将这部著作介绍给中国学界,“其中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这表明严复翻译《天演论》旨在(     
A.着力开启民智B.创新儒家学说C.增强民主意识D.挽救民族危亡
2024-02-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五市开埠之后,中国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彰、杨坊等人,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以依附于外国人为主,获得巨额的利润。这反映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得以产生B.对外出口呈现持续增长
C.社会阶层结构有所变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024-02-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唐代浙东地区所产的越窑青瓷成为对日本贸易的重要商品。此外,“大食人的船舶亦已直航”至扬州,“并任蕃商,列肆而市”。这反映出唐朝(     
A.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拓展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
C.商人经济实力有所增强D.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2024-02-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这一文学体裁以描写民生疾苦为主,风格苍凉却慷慨激昂,悲壮却刚健有力。这一文学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士族门阀势力的快速发展B.南方得到一定程度地开发
C.外来思想文化的巨大冲击D.中原社会面临着统治危机
2024-02-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在评价清末预备立宪时认为,由于救亡图存实用价值使然,源于近代西方的宪政被引入中国后,“其本意就发生了变异”。这说明当时(     
A.封建君主专制依然有统治基础B.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C.资产阶级革命适应了时代需要D.洋务派救亡图存是当务之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莽分别于居摄二年(公元7年)建国元年(公元9年)建国二年(公元10年)和天凤元年(公元14年)进行币制改革,铸造了“六泉十布”等近二十种货币。王莽的币制改革和其他改制一样,也被打上了复古崇周的烙印。《食货志》记载:“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在第二、三次币改中,最小额的币种只有一铢重,使用起来极不方便。这就迫使人们必须要持有一定数量的大面值货币。而一旦参与以小易大的兑换活动,不管是何种面值比例的兑换,都要接受67%以上的财富掠夺。不仅如此,而且各种币种之间的兑换也十分复杂。但是单从技术角度来看,王莽的历次币制改革是卓有建树的,他所创造的卧式铸钱法一直被后代王朝所沿用。

——摘编自李建雄《王莽的币政改革举措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莽币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莽币制改革的影响。
2024-02-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