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有秦孝公的坚定支持、果断决策外,其本人顺应历史潮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起了关键作用。以下最能体现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和创新精神的是(       
A.推行郡县制度B.确立土地私有制C.实行什伍连坐D.限制贵族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元代(     
叙述出处
蒙古统治阶级入主中原,提倡宗教平等、信仰自由,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和多元的思想文化的交流郭英德《元杂剧与元代社会》
元代统治者既没有禁演、销毁哪一出戏剧,也不曾赐给任何人以“明教罪人”的恶谥任崇岳、薄音湖《关于元杂剧繁荣原因的几个
问题》
A.文学重视社会教化功能B.杂剧因雅俗共赏而受到推崇
C.戏曲创作环境较为宽松D.戏曲传播摆脱理学思想束缚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奢侈风气上升到顶峰。奢侈风气的形成依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奢侈消费行为从而自然而然流露在日常衣食住行中,商人利用大规模生产模式满足人们的强烈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导致价格下跌、平民百姓争相购买的现象,最终奢侈品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奢侈消费成为一种流行风尚,奢侈消费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独立女性”以明清江南地区为中心,独立的购买力、独立的审美风尚、独立的经济权是当时女性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的表现,从而反过来带动女性进行奢侈消费。

——摘编自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奢侈风气引起了地方士绅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阐发禁奢思想,采取禁奢措施,意图革除民间奢侈风气。对于倡导禁奢的士绅们来说,禁止奢侈风气中的僭越行为,建立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是其目标。不同于官方禁奢令,士绅比官员更注重儒家礼仪的可操作性,他们试图将社会儒家礼仪与民间社会生活方式协调统一起来,并通过约束自我、家庭、宗族等方式,革除民间奢侈僭越的习俗。

——摘编自陈彩云《明清时期江南士绅的禁奢思想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消费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士绅的禁奢表现。
2023-03-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致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被统称为“丝绸之路”的跨亚欧交通线上的贸易变得十分繁忙。中国得到了葡萄、高粱、骆驼和驴,而罗马则获得了樱桃、杏、桃子、核桃。78世纪,唐朝统治集团对外来贸易、技术、文化,对外来动植物有着深厚的兴趣,加之在西部边疆的控制权和唐中期以前稳定的政局,唐朝政府大量进口外来动物、香料植物、观赏花卉等新奇的物种,棉花的引进种植,还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1314世纪,蒙古人在建立统治权以后,穿越中来戈壁草原走廊的货物运输增多,胡萝卜和柠檬可能这时期被带入中国,粟也可能传入波斯。1500年前后,物种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到来,由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组成的海员们把几乎所有人类可居住的土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物种交流网络。

材料二   欧亚大陆上还有两次物种交流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一是占城稻的传播,最先种植于越南的农作物品种,在一位宋代帝王深思熟虑的政策下,自1012年起开始在中国广泛种植。占城稻比中国种植的老品种更加耐旱,成熟所需的时间也更短。与此同时,阿拔斯哈里发王朝的稳定统治下,伊斯兰世界的陆路和海陆贸易网形成,糖、棉花得以从印度传入埃及和地中海地区。在没有熟练技术和毫无干劲的奴隶的照料下,糖和棉花也能茂盛生长,因此,他们的引入和传播可能加速了劫掠奴隶的进程。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社会物种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占城稻在宋代推广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物种交流的因素,并分析物种交流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会后,“打土豪、分田地”被确立为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1928年6月,中共六大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无代价地没收豪绅地主阶级土地归苏维埃,并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1928年年底,毛泽东设计并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提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1929年4月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又将相关规定修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0年10月,峡江会议通过的《对于土地问题决议》指出,土地国有在目前是一个宣传口号,如果机械地宣布国有,则违反了农民的要求,是没有好影响的。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提出平均分配一切土地,这是消灭土地上一切奴役的封建关系及脱离地主私有权的最彻底的办法,(但)这个办法不能由命令来强制执行,必须向农民各方面来解释这个办法,仅在基本农民群众愿意和直接拥护之下,才能实行。

——摘编自赵鲲《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百年回顾与启示》

材料二   (中央革命根据地)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的发行怎样使用呢?我们打算这样使用:一百万供给红军作战费,两百万借给合作社、粮食调剂局、对外贸易局做本钱。其中又以小部分用去发展生产,大部分用去发展出入口贸易。我们的目的不但要发展生产,并且要使生产品出口卖得适当的价钱,又从白区(国统区)用低价买得盐布进来,分配给人民群众……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这个任务在激烈的战争环境内,是不是能完成(的)呢?我想是能完成的。

——摘编自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内容和执行方面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意义。
2023-02-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破坏,整个西欧处于经济、社会、信仰混乱的状态,政治生活也出现“左倾”趋向,如:1947年法国共产党在选举中获得1/4选票并加入了联合政府,意大利共产党也获得了1/3的选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深恐苏联的势力西进,十分担心欧洲国家购买力的下降会带来美国的经济危机。……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了一项大规模帮助欧洲治愈战争创伤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开始衰退。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西欧、日本出现独立自主的倾向,从而导致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在国际舞台上,既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又有西欧、日本、中国等对美苏两极结构的制约,使两极格局走向松动,趋向弱化。

——摘编自孙宝珊《战后世界两种国际格局的两个历程》

材料三:冷战结束之际,美国明显地在行使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全球性霸权。美国行使这种霸权的种种最初尝试,都非常不纯熟,而这已经是最不严厉的评断了。2001年9月11日对无辜生命的屠杀事件令美国开始朝着一个新方向进发,这导致美国疏远了大部分的盟友,卷入一场看似无法完全打赢或撤退的战争。

——摘编自(英)J·M·罗伯茨O·A·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出现独立自主倾向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之际美国对外扩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面对霸权主义提出的中国方案。
2023-01-10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下列有关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19世纪中期,木材使用量呈下降趋势,煤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
②19世纪后期,石油使用量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煤的使用量上升,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发明的推动
④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速了核能的使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3-02-1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重要原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可可最早种植于南美洲,与茶、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1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1525年,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开始种植可可,此后逐渐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推开。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多国继续推进可可的栽培,在大洋洲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几内亚和萨摩亚建立新的可可种植园。

——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

材料二   表:西方巧克力发展简史

16世纪可可以药品和食品的双重身份进入西班牙,逐渐发展为宫廷极具代表性的食物。
17世纪上半叶巧克力饮品进入咖啡店或茶馆,消费逐渐大众平民化,并在社交和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19世纪上半叶1828年,荷兰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可可去脂、碱化的过程,大众得以享用大规模生产的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
20世纪美国企业家密尔顿建立工厂,采用生产流水线、机械化的生产。20世纪20年代末,工厂日均巧克力产量达到5万镑(2.3万公斤),与其竞争对手玛氏公司占据美国甜品市场70%的份额。

——摘编自(美)索菲·D.科、麦克·D.科《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可可的传播路径,并以可可为例分析物种交流带来的世界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巧克力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巧克力传播与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进入南宋时期,用于书札、诗文、书画等方面的高级纸张需求量大增。纸张经过加粉、加腊、染色,制造成精致的各种色彩的印花笺。建阳书坊还用山椒果实煮叶染成椒纸,纸质坚韧耐久,气味浓烈芳香经久不消,用这种纸印书还有防虫蠹的功效。促成这种现象的直接社会原因应该是
A.商业与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繁荣B.理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C.重文轻武政策造成文人地位上升D.政治环境变化使市场需求发生异动
2022-05-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文科)试题
10 . 民族与国家

材料一14-16世纪,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列表格反映了这一时期与之相关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事件
1431年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兰西民族英雄圣女贞德遇难。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大西洋贸易从此愈加繁荣,欧洲的生产关系进而发生蜕变。
1517年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39年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了《维莱科特雷法令》,规定法语为法国行政和法庭所用的官方语言,取代了此前使用的拉丁语。

材料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民族”一词引进后,不久就复合出“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随着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日益自觉地结成整体,中华民族实际上包括各民族的内在联系,越来越被揭示出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阐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最广泛地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这样就把中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完全揭示出来了,并且把中华民族的大联合的必要性升华到了理论和革命纲领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彻底废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压迫制度,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互相支援、共同发展的民族大家庭。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14-15世纪影响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强化的原因;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采取的重大政治举措。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