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2年,中共中央负责人张闻天在延安农村调查中指出:“调查研究要从村干部和党员着手,……要从他们里面钻到社会里面去。”8个月内,他召开调查会12次,与村民谈话38次,到家访谈调查10次,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据此可知,中共中央的调查研究(     
A.有助于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深化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古希腊部分哲学家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据表可知,古希腊音乐教育(     
毕达哥拉斯音乐教育即科学教育,揭示了“数”与“和谐”的基本性质,可净化灵魂。
柏拉图音乐不应追求愉悦,而应是神圣的、颂扬祖国的、有益于秩序的
亚里士多德音乐是消遣娱乐、精神享受和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A.摆脱了宗教神学的影响B.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功能
C.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体系D.旨在提高公民参政素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62至1864年,戈登带领英国工兵部队对上海、苏常以及杭嘉湖地区进行了大范围地图测绘。他们测量军事据点的地理形势,考察主要河流的通航情况,第一次用西法准确绘制出太湖平原的地图。戈登这一行为的直接意图是(     
A.传播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B.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促进洋务运动的有效开展D.开拓中国江南商贸市场
5 . 下表北宋三个年份的部分财政收入(万贯)据表可知,北宋(     

A.政府较为重视市场管理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
C.土地集中导致农业衰退D.民营工商业居主导地位
2024-05-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监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7月,不列颠空战爆发,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认识到,坚持退让将断送英国的大国地位并葬送它的主权和独立。德国空军拥有的飞机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英国皇家空军(2 670架对1 475架),但是皇家空军的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机更为先进。英国人还使用了雷达,能使敌机在距离其目标还有50至100哩时就被“看见”。即便如此,如果德国空军倾全力对付皇家空军的基地和战斗机,那么,这种近二比一的数量优势仍会证明是决定性的。然而,德军却不断变换轰炸目标,致使英军的补给死而复生。1941年3月,《租借法案》的诞生使美国成了英国的战略后方。随着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的开始,对英国的战略空袭也终于停止。英国军民终以自己的“劳苦、眼泪和血汗”粉碎了希特勒的侵略企图,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主权。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取得不列颠空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空战胜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吏治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魏初,鲜卑贵族擅权,排斥汉人世族,官吏多为武人,无俸禄,按期迁升,以致“竞为聚敛,不思利民”。孝文帝亲政后,按百官职务大小颁行俸禄,并严格纠察贪贿行为。孝文帝还设中正,荐举博文通经之才,立门阀制度,鲜卑与汉族士人皆依凭门第进行考核后入仕为官。此外,他按“劝课农桑、流民归附、开建学校”等标准评定官吏政绩优劣,行“三年考绩,即行黜陟”的新规,还亲自参与五品以上官员的政绩评定。一时间,官员“求赂殆绝,忧济公私”,国家吏治焕然。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吏治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吏治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成祖初年,对日本来贡曾“厚礼之”。此后,因其多次朝贡逾制,明政府向日本重申“十年一贡,人止二百,船止二艘”的规制并严格执行,日本即基本中断了与明廷的交往。与此情形类似,其他一些国家也逐渐“朝贡不常”。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对日贸易出现逆差B.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朝贡贸易缺乏动力支撑D.海禁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2024-05-18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监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公元前416年,伯罗奔尼撒战争使雅典精疲力竭。为此政治领袖尼基亚斯主和,亚基比德主战,双方都准备启动陶片放逐法一决高下。不料,一个平民小人物许佩玻洛斯跳出来挑动群众反对他们两个。尼基亚斯和亚基比德都觉察到了危险,于是进行协商两派联合,结果许佩玻洛斯被放逐。据此可知,陶片放逐法(     
A.本质上是党派斗争的工具B.背离了民主形式
C.制定初衷是预防僭主政治D.后期出现了异化
2024-05-13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尔干地区位于古代东西方贸易通道的欧亚交会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这里聚集着多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多样化的生活状况。其内部统一发展的动力长期未能形成,在半岛狭小的空间里,各民族在摆脱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对有限资源展开了各种形式的争夺,导致积怨很深,成为了“欧洲火药桶”。一战中,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站在同盟国一边,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倒向协约国。二战中,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德国阵营,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则抵抗法西斯。无论是二战前法德意与巴尔干各国结盟的角力,还是战时英美苏与德意在巴尔干的对抗,都造成了巴尔干地区的动荡。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实力弱小的国家如何审时度势,在兼顾利益和道义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道路,值得深思。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中的巴尔干:历史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巴尔干冲突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4-05-13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