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辑于公元前21世纪前期的《苏美尔王表》记录了最早的国王们的统治顺序和年代,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最早的国王们的统治时期异乎寻常的长;有些国王考古证据丰富、完整,但在王表中却无一字记载。这说明(     
A.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B.文献史料须与考古资料相互印证
C.传世文献记载为真实历史的存在D.西方史学家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2023-05-14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开封府东角楼的潘楼酒店,每晚凌晨三点左右开始卖衣物、古董、珍玩犀玉等,“半夜而合,鸡鸣而散”,谓之鬼市。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     
A.商业市镇经济活跃B.重农抑商政策已被禁止
C.经济环境相对宽松D.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
2023-03-06更新 | 496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在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陪都的事迹,以及周成王对贵族“何”的勉励与告诫。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这反映了(     
A.成熟文字产生于西周B.“中国”一词源远流长
C.西周青铜器发展鼎盛D.中央集权体制已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夏朝大禹曾实行“任土作贡”制度,即开展土地经界勘丈,设置专门负责绘制人文地理图、丈量划分田地的官员,按照九州的水土肥沃贫瘠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将土地划分为九个等级,以此登记造册收取贡赋品。据此可知,“任土作贡”(       
A.实际上是井田制的萌芽B.根源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旨在提升单位面积亩产量
5 . 北宋科举考试中封弥法(糊名法)施行后仍然无法杜绝士子作弊,据《宋史》记载,当时主考官令士子在卷中“密为识号”。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颁布了《亲试进士条制》,从此以后誊录形成了制度化。此举(     
A.杜绝了士子考场舞弊B.促使了阶层开始流动
C.完善了科举考试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史料记载,较早进行栽培并向外传播扩散的是亚洲棉。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被销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的港口,希腊商人再将这些棉纺织品从埃及和波斯贩运至欧洲,罗马商人后来也参与其中,使得棉纺织品成为一种令社会上层垂涎的物品。公元10世纪后,印度棉纺织业逐渐突破家庭生产,作坊制日益普遍,甚至出现职业织工,专门为国内外的贸易供货,并形成特色棉纺织产业,如孟加拉因优质的细平布而闻名。

——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二   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棉花原料进行仿制。英国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创新发展出了印花技术,并带动本国棉纺织业飞速发展。1860年以后,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区的市场,并已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786年,在丰厚利润的刺激下,棉花种植很快推广到美国大片地区。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适宜棉花种植新领土。为了大规模扩大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在成功地摆脱殖民化后,印度、中国等国开始积极地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当地的资本家更是将棉花视为民族主义振兴的象征。风水轮流转,当棉花在亚洲再度兴起之时,欧洲的棉花产业开始走向衰落。此前的棉花产业中心——曼彻斯特、米卢斯、巴门和洛厄尔——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印度棉纺织业发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国成为棉花帝国的共同原因,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棉花帝国流转的历史启示。
2023-05-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始终领先世界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
2022-01-21更新 | 344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8 .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燃料获取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不少篇章提及采伐薪柴的方法、数量、时间以及薪柴的市场价格。唐宋以来,北方燃料问题愈发突出。宋代发生了木柴、木炭的危机,即传统燃料危机。

——摘编自赵九洲《宋代传统燃料危机问题新论》

材料二   下表为关于宋代燃料危机的不同观点

现象分析观点
现象1:《宋史》等记载,北宋开封有16个年份出现大雪严寒天气,因雪灾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的就有8个年份。
现象2:唐宋以来民众砍伐桑枣,政府屡禁不止。
现象3:汉代生铁含硫量一般在万分之三左右,宋代生铁含硫量却普遍较高。宋代华北定窑与磁州窑名满天下,但宋以后都急剧没落。
大雪严寒天气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现象频发,民众砍伐桑枣等经济林木屡禁不止等现象都说明宋代燃料危机现象突出。
因为燃料危机,宋代大量用煤炼铁,导致了钢铁品质的严重下降,黄维等人对出土的宋代铁钱进行测定,发现有的含硫量竟高达1.94%;使用煤炭烧制瓷器,釉中的诸多物质都可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影响成品瓷器的外观与质地,使得工艺水平大打折扣。
观点一:宋代发生了严重的燃料危机
16次大雪严寒天气有8次以上未见致人冻死的相关记载,说明引发开封燃料安全事件只是雨雪、战争等造成的“供给难足”而已。
桑枣等林木不仅热值高,市场上更易售卖且售价更高。砍伐桑枣主要与燃料特性及经济利益驱动有关。黄维在同一篇论文中也指出陕西、山西等北方地区“用煤炼铁和用木炭炼铁都是同时存在的”,用煤炭冶铁“一直都不是普遍的”。
观点二:宋代并不存在全局性的燃料危机

——摘编自柴国生《“燃料荒”还是“燃料危机”:再论宋代燃料安全问题》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传统燃料危机”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同哪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9 .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责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上述材料反映了(       
A.地方势力强大,标志唐朝由盛转衰B.文官武将的争权,导致唐朝统治出现危机
C.藩镇独立性强,威胁中央集权D.军事重镇的设立,解决了边疆危机
2023-02-25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从这一段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C.北方经济恢复发展D.民族之间的交融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