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1 . 南宋已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贱口奴婢,奴婢的来源都本自良人。宋代奴婢与主家的关系,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跟租佃关系一样,“自今人家佣凭赁,当明设要契”。契约写明雇佣的期限、工钱,到期之后,主仆关系即解除。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B.家族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C.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D.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朝政府派人到成都雕造《大藏经》五千余卷,此后除了翻刻五代监本十二经外,国子监还遍刻九经唐人旧疏和他经宋人新疏,并大规模校刻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及《文选》《文苑英华》等诗文总集。这反映出当时(     
A.印本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形态B.雕版印刷技术发展促进文化传播
C.朝廷对出版印刷业进行了垄断D.木活字在印刷行业中得到了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历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在缺少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忽然到来,匆匆催生了民主共和,却不可能为这个崭新的共和国准备下新型的官员和现代公民,仍然上演着皇帝时代为王牧民的官员与千百万草民的旧戏”。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君主专制制度仍留有残余B.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C.彻底批判旧思想的必要性D.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变革
4 . 有美国军事评论家表示:“越战失败后,(美国)被迫放弃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从巴拿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会被作为美国是纸老虎的新证据。”这一观点反映出(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B.西方阵营的分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D.第三世界的合作
2023-12-20更新 | 2306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2023-12-20更新 | 2271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足神像,这件文物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这一文物印证了(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具备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D.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
7 . 1941年,毛泽东鼓励党内同志加强对中国史的学习,为响应这一要求,《中国通史简编》在延安出版,其主旨在于“组成一部简明扼要的,通俗易懂的中国通史。”这一做法(     
A.适应当时民族解放的需要B.扩大了边区政府阶级基础
C.旨在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D.意在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林则徐赴任广州主持禁烟,途中便派人“先赴海口代访夷情”。至广州后,他又组织有关人士编译《澳门新闻纸》,借以采访夷情。经过调查,林则徐认为禁烟重点应是杜绝鸦片来源,便要求外国鸦片贩子于三日内缴交所有鸦片,并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同时,他还意识到“内地兴贩已久,囤积之家定必不少”,于是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内地民人贩鸦片、开烟馆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议死罪。”鉴于广州官僚机构的腐化,林则徐还倡导民间组织“绅士公局”,以宣传禁烟及收缴鸦片,并规定“倘有客商违例夹带吸食,许该船户前赴沿途地方官密行首禀”。

——摘编自李桂屏《试析林则徐禁烟斗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美法诸国逐渐同意禁向中国出口鸦片。1909年,各国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揭开了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序幕。与此同时,甲午战争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提出“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禁烟和批评清政府的鸦片政策。国外华文报刊也指出吸食鸦片是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呼吁华人同胞禁吸鸦片。在当时社会,不仅舆论要求禁烟,国内外禁烟组织活动也相继开展。如在维新变法期间,徐勤等在多地成立戒鸦片烟总会,不仅配制戒烟药丸,还编写、印刷戒烟歌等传示各地。一些乡约民规中也顺应潮流,加入了自禁鸦片、稽查烟馆等内容。至1910年,由资政院议员及学绅界人士组成的中国国民禁烟会在北京成立,并在各地积极协商设立禁烟分会。至此,清末民间禁烟运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于海斌《清末民初时期的民间禁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间禁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运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江南瘴疠地,九州之隅角”到“苏湖熟,天下足”,乃至江南“富甲天下”“衣被天下”,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段。大体而言,以西晋永嘉南渡为起始,江南人口开始加速集聚,并以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开展农业生产;经唐安史之乱和宋靖康之变后,江南逐渐完成了这一历史形象转变。

——摘编自樊良树《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开发概论》

材料二   明代,江南棉、桑种植逐渐广泛,可谓“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地宜稻者十之六七,皆弃稻栽(棉)花”。以致曾经“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至明代“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即使是产米之都的苏州,也多依赖湖广之粮。江南地区种植烟草、竹木、花卉之人日广,扬州、杭州等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供应市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推动了农业雇佣的发展,形成了长工、短工、月工、忙工、伴工等雇佣形式。他们多接受雇主的工钱,同雇主的生产相结合,为雇主生产,增殖其价值。此外,江南农民或迫于生计,或欲发财致富,弃本逐末现象也日益增多。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的认识。
10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列强签订的诸多条约的用语中,无论是彼之要求还是中方允准,均为“乞恩”“恳恩”以及“圣恩”“天恩”等词。此外,在《望厦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还降谕道:“国家抚驭外夷,一视同仁,断不使彼此稍分厚薄,致启争端。”这可用于说明(     
A.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源B.传统思想制约近代外交活动
C.中外民族矛盾逐渐弱化D.清廷已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