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1 道试题
1 . 15、16世纪欧洲冒险家关于美洲的著述中,曾屡次描述美洲人的怪异,如约翰·洛克描述,圭亚那居住着洞穴人,他们以食蛇为生;无头人的眼睛和嘴长在胸脯上。但很多人描述的奇形怪状之人,均为道听途说。这反映了(     
A.自然科学对人类的研究认识不足B.欧洲人秉持“欧洲中心论”观点
C.欧洲人冒险的目的是研究美洲人D.欧洲人全面建立起对美洲的殖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乔治·威尔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65年4月11日,美国总统林肯在白宫发表演讲,他宣布欢迎南方各州重回联邦,但不久之后他就被刺杀了。约翰逊接任总统,他发表了大赦宣言,重建南方各州”。这表明内战后的美国(       
A.南方与北方的争斗依然激烈B.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C.推行“大棒加胡萝卜”政策D.种族歧视现象已经终结
3 . “之”字是天师道徒的标志,东晋世家大族琅琊王氏“世奉五斗米道”,故祖孙父子三代名字中都有“之”字。除此之外,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僧”“菩萨”等,也逐渐成为起名的热字。这一现象(     
A.受到世家大族示范的影响B.证明道教的社会基础广泛
C.反映出正统观念受到冲击D.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书记载,秦末陈胜在当佣工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项羽看到秦始皇东游时,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看到秦始皇出巡,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此”。这反映当时(     
A.社会矛盾极其尖锐B.封建等级关系森严
C.政府鼓励积极进取D.社会阶层流动性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调琴啜茗图》中的贵妇人眉毛弯弯,肌肉丰满,形态艳丽多样。宋《撵茶图》画中则突出对场景的描绘,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画面。这一风格变化反映了(       

《调琴啜茗图》(局部)                    《撵茶图》(局部)

A.商品经济持续繁荣B.审美观念根本改变
C.儒家思想深入发展D.制茶技术水平提高
6 . 人类的居住形式,从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定居,再到聚居点村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图1、图2是有关早期人类居住形式演变及村落的史料。这些史料,可(     

A.说明村落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B.佐证村落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C.印证早期人类定居村落的存在D.说明各地居住形式演变进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181.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8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8.8%,赶超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的贸易对象遍及全球,已经扩展至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秦迪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及其优化研究》

材料二   目前,我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主,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但是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不高,仍然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为主。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此外,近年来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摘编自陈相芬《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浅析》2011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78年至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认识。
8 . 1928年,张学良致电国民党中央,宣布东三省易帜,降下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旗,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并提议将12月29日东北易帜日作为“国党统一中国纪念日”。东北易帜(     
A.激发了民主人士参政热情B.结束了各地军阀混战局面
C.从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D.实现了大革命的既定目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农户一年的劳动成果,除了扣除补偿生产资料的消耗和交纳国家的农业税外,绝大部分用于全家人的生活消费,农户不仅不可能持续地扩大再生产,有时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难以维持。1953年和1954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1955年,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种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当时广大农村,高利贷者日益活跃,雇工剥削的现象逐年增长,租佃的农户不断增加,土地买卖日趋严重,新富农到处出现。如果让两极分化发展下去,广大贫下中农仍将逐步失去生产资料,走向贫困破产的深渊。1955年制定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再一次强调:“农业生产合作社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力的增长。”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工作,而实践上一般地说也能做到初级社比互助组增产,高级社比初级社增产,因而农民在合作化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就能够相应地增加收入,从而调动了他们参加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性。

——摘编自王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0 . 货币不仅是流通和交换的媒介,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西汉建国后,就如何铸币、由谁铸币、铸造何种形制大小的货币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五铢,大历史

材料   汉初经济凋敝,为增加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汉高祖刘邦打破秦朝铸币权的统一,“令民铸钱”。文帝时,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因“吴邓氏钱布行天下”而“富埒天子”“财过王者”。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了反击匈奴的战争。在此期间,先后六次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8年,诏令各郡国铸“郡国五铢”,钱面篆书“五铢”二字,重如其文。但郡国五铢钱质量低劣,民间盗铸之风盛行。公元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三官五铢钱铜质紫红细腻,整体精致光洁,外廓坚挺匀称,“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从此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后,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五铢钱不仅成为西域地区统一使用的货币,也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流通使用的主要货币,发行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此外,五铢钱所展示的文化艺术,如文字、形制、币材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等,很快被各国熟识、欣赏、模仿乃至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

——摘编自石俊志《五铢钱制度研究》

结合材料,以“五铢钱与汉王朝的面孔”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