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9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圩镇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历史上它对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沟通各地经济联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西多山,交通不便,清代前期,广西圩镇大多濒河而建,越靠近河流两岸,圩市越多。19世纪80年代后,广西被迫对外开埠通商,龙州、梧州、南宁相继成为通商口岸,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品通过轮船大量运输到广西各地销售,广西各地的土特产品也通过轮船运销到世界各地。随着轮船运输的增多、木帆船使用的减少,决定圩镇地位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具有优越的船舶停靠条件和深广的市场腹地。民国时期,广西公路运输业兴起,随着公路网的出现,圩镇排布有向陆路交通线转移的趋势。但在近代广西公路、铁路运输形式出现较晚,发展时间短、路况差、车辆少、运费昂贵,一般平民难以使用,以致“广西之商品仍十九惟航运是赖”。

——刘文俊:《广西近代圩镇分布特点对发展流域经济的启示》

材料二   刘圩镇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近郊,位于101103省道交汇处,是链接南横(南宁—横县)、南灵(南宁—灵山)、邕浦(邕宁—合浦)等交通要道的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刘圩镇自古以来就有兴儒学重教育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还有享誉区内外的“刘圩香芋”“刘圩香米”等名优特产,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刘圩镇政府出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加大乡村旅游投资力度。目前,全镇以桑蚕、蘑菇、香米等“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依托刘圩镇斑山书院举办诗词创作、诗词竞赛、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以传承刘圩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扩大刘圩的文化影响力。

——黄璐:《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南宁刘圩镇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至近代广西圩镇分布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圩镇的发展成就并说明原因。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科学研究的进步,是国家安全与福利必不可少的条件”。

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同年,美国国防部将电子计算机转为民用后,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二战后,美国的科学与技术已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致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的周期不断缩短。美国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直接向高技术小企业提供贷款。按美国1954年税法规定,工业企业的科研开支可作为当年的生产开支,从企业的应税收入中扣除,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而提供的资金免缴所得税。美国每年支付的技术引进费用高达几百亿美元,欧洲、亚洲、美洲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的合作。二战后,日本技术研发的大部队在企业,日本还建立了地方性开发机构“工业试验场”以及研究实验中心网,为没有建立技术开放机构的企业和小企业服务。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1950~1979年的近30年中,日本引进技术31729项,其中在工业现代化期间共引进技术专利14497项,支付外汇25.8亿美元。1978年后,技术引进范围也从欧美扩展到东欧、亚、非等地区。

——摘编自舒辉《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措施与借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国家建设以恢复战争创伤、奠定发展基础为主要目标。为此,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了“一边倒”,在国家间关系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获得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科技战略则选择模仿苏联,发展基础科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科技战略以研制军事“杀手锏”为主要任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侵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变为不结盟政策,韬光养晦:科技战略则提倡科教兴国,推动科技与各相关领域的密切结合,谋求国家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科技战略则选择搭建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摘编自崔佳瑛《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对外关系互动演进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科技战略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二战后中、美、日科技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中法关系】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中国文化信息传入欧洲,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君主专制比较有节制,承认中国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设置谏官具有发展生产和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的态度,他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国国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陈宣良《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二战时期,中法为盟友,都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也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中法毕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促成它们建交的不止是二战时期的“浅薄缘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苏冷战”。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英国是一个高贵的民族,英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领导权力,不能再受美国的控制和摆布,于是他毅然脱离了美国,追求自主权。而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决裂,中苏形式严峻,中法两国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巩固政权,同时更需要结交其他国家来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当然戴高乐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并从越南战争中退出,是中法建交的又一原因。两国有着共同的需求,所以戴高乐就产生与中国建交的念头。1963年他派总理富尔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法国还是同意与中国建交,断绝与台湾地区的外交关系,率先向中国伸出“橄榄枝”。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被外国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

——吕芳《漫谈中法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内容,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特的“中法(建交)精神”,请尝试概括“中法精神”的内涵。
4 . 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7世纪初,茶叶进入欧洲市场。19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中国茶叶,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茶叶贸易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②阿拉伯人垄断了亚欧之间的贸易
③新航路开辟推动茶叶进入欧洲市场④鸦片走私是英国殖民侵略的手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日内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五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10月,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动军事打击,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致电支持埃及的正义行动,谴责英法以的野蛮行为。中国坚决支持埃及,无偿提供2000万瑞士法郎援助埃及。苏联在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中称,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同时否决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联合国安理要求英法立即撤军,遭到英法两国否决后,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正式通过决议要求停止战争并从埃及撤除所有外国军队。11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英法以三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李平民《英国的分而治之与阿以冲突的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以三国行动遭到国际社会普遍指责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1920年,中国新出版的刊物达400多种,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和《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新社会》、长沙的《湘江评论》、天津的《觉悟》、杭州的《浙江新潮》等,都是当时重要的刊物;新成立的宣传新思想、探究社会改造的社团也数以百计。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日内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俄国获得旅顺后,它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展到整个满洲,激起了日本和英国的坚决反对。为了对付日英同盟(有美国支持),俄国决定和法国在远东进行合作并结成了俄法同盟(有德国支持)。19042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俄国从万里之外抽调过来波罗的海舰队也在对马海战中被日本联合舰队歼灭。两国在辽东半岛进行了多次大型会战,双方的作战兵力都达到了数十万,并首次使用了速射榴弹炮、迫击炮、无线电设备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1905514日,俄国被迫议和,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和旅顺港,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权利。这时,日本的优势地位也像以前俄国的优势地位一样,成为美国所不欢迎的东西。

——摘编自【英】埃尔顿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45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这是欧洲战争结束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三巨头”在讨论战后德国问题和联合国问题上没有太大分歧,而对法国的大国地位有较多不同意见。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苏联称霸欧陆,他希望法国可以重新站立来与之抗衡,最后斯大林妥协了,同意给法国一个占领区,并允许其参加管制委员会。波兰问题是三方争论的焦点,最终英、美向苏联妥协了。因为对苏联来说,波兰问题直接关乎其国家安全,所以对此寸步不让。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不想让英、法插手,他认为两个老牌殖民地大国只是想恢复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因此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谈,苏方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对日作战。作为回报,苏联得到日本侵占的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租借旅顺和中东铁路,保持外蒙古现状等。这样一来,斯大林所得成果大大超过了日俄战争中沙俄的损失。

——摘编自崔健《雅尔塔会议中盟国间的斗争与利益分配》

(1)有人把日俄战争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的特点。
8 . 清朝嘉庆年间制作的《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详细记录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1895年,程鹏等晚清士人绘制出《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这两部海图的共同之处在于(       
A.学习西方的绘图技术B.旨在提高国人的海防意识
C.利于海上贸易的发展D.体现近代主权观念的加强
7日内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几何原本》是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的一部数学著作,深刻影响到后世数学的发展。有关同学整理了教材中关于《几何原本》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同学甲:利玛窦和中国士大夫徐光启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
同学乙:《几何原本》等科学著作被译介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
同学丙:亚里士多德在几何学上的贡献为《几何原本》奠定基础
同学丁:欧几里得创作的《几何原本》大致成书于希腊化时代
A.1处B.2处C.3处D.4处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卷
10 . 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一)瓷器行销世界
(1)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________。(单选)(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2)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填涂字母)

①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_________
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_
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_
(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单选)(       
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

(4)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____。(双选)(       
A.外部需求B.军事扩张C.技术传播D.工艺精湛

(二)瓷器影响世界
(5)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____。(单选)
A.工厂制度的确定B.资本主义的垄断
C.手工工坊的发展D.殖民活动的兴起

瓷器的流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材料一:

釉上彩中国乐师像(18世纪)

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珐琅影瓷,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

(6)材料一是德意志制作的“中国风”瓷塑,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其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多的趣味和风尚,这一现象折射出________。(双选)(       
A.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想象B.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C.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重构D.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

(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如何理解瓷器全球流动中的文化交流。
7日内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上海高考历史练习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