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资料记载,我国茶文化源自于唐朝。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要求茶人做到“精行俭德”。唐代裴汶在《茶述》中写道:“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认为饮茶能使人心性平和。苏轼在《叶嘉传》中形容茶为“广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如铁,资质刚劲”,折射出他本人对茶道精神的理解。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认为,茶也能够“致清导和”。

18世纪时,下午四点钟开始、配备茶水和点心的下午茶在英国皇室和贵族阶层流行开来。英式下午茶重点并不在“吃”上,而在于借此打发时光,享受生活中的那一份愉悦与自得。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五彩茶具》中描述主人公们享用下午茶的环境:“草地上摆着两张白色的油漆雕花桌子,周围有不少式样不同的花园用椅。垂直的一种上面有花花绿绿的坐垫……”贵族们在这样恬静清新的环境中品味的不仅仅是点心和茶的香气,更是贵族们精致慢生活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许慧敏《跨文化视角下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英茶文化进行简要评价。(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史记·殷本纪》中有商王武乙对天加以羞辱、杀戮和“射天”的记载;西周的统治者则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体现了(     
A.仁政思想的继承发展B.天命观的理性色彩
C.社会根本转型的产物D.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记载,宋代“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几成诗坛共识。散文也运用了口语体、后人称欧阳修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文章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变革促进主流文学体裁更新B.市井风情引领文人雅趣发生转移
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文学观念变化D.理学形成丰富儒家思想基本内涵
2024-05-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Ⅶ)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明清时期,士商关系发生变化。明人黄省曾记载“吴中缙绅士夫多以货殖为急。”清代学者杭世骏爱财成癖,王鸣盛有贪财之名。反观清代商人也经常与文人士大夫平起平坐,诗酒唱和。这种现象表明(     
A.商人政治地位提高B.逐利成为士商共同追求
C.传统经济政策动摇D.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2024-04-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邻国在秋萨罗国(今耶路撒冷)西南,渡太(通‘大’)碛,行二千里至其国。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干鱼,人餐鹘莽。鹘莽即波斯枣也。瘴(毒)痈(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特甚诸国。

——摘编自【唐】杜环《经行记》

材料二   东非宋朝钱币出土统计表(单位:枚)

国家名称出土地点钱币总数量宋朝钱币数量
索马里摩加迪沙4414
布腊瓦21
梅尔卡10
肯尼亚给地32
安哥瓦那65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10
桑给巴尔岛236156
马菲亚岛93
基尔瓦岛2825
总计330206

——根据马文宽《非洲出土的中国钱币及其意义》编制

材料三   1413年,郑和访问了“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马林迪),1415年,“麻林遣使附船来中国贡献麒麟(长颈鹿)”,引起轰动。永乐帝(明成祖朱棣)极为喜悦亲往奉天门主持欢迎仪式,接受“麻林国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并允许其在明朝境内交易。

——摘编自《明史·成祖本纪》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经行记》中的记载和东非出土的宋朝钱币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与“麻林国”的交往内容及其实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文献记载,夏代之前的“五帝时代”出现了“万邦”并存、战争频仍的政治格局。关于万邦时代的历史真实性问题,有学者做了如下研究。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证据结论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时期“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气候突变导致的人口与资源的失衡,进而触发区域规模性冲突和战争。战争频仍的“五帝时代”相当于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的中晚期
考古证据显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中晚期最突出的特征是设防城址大量出现
湖北神农架山宝洞高分辨率的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显示,距今4000—4100年东亚季风突然减弱,降雨减少,气温下降
A.最接近万邦时代的文献记录真实性最大
B.万邦时代属于神话传说不具有历史价值
C.多重证据的综合提升史学结论的可靠性
D.家国情怀和民族主义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夏朝历法《夏小正》经文只有463字,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等。这反映出《夏小正》(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B.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C.形成了完整的历法体系D.汇集了贵族阶层的生活意趣
2024-04-27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据清代行政管理著述《牧令书》记载,浙江海宁知县报请巡抚委派代理人在乡村催征赋税,巡抚遂指示该知县召集士绅会议征询意见。在士绅支持下,这一申请最终得到批准。这说明了清代该地区(     
A.基层政府架构庞大复杂B.士绅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支配作用
C.知县直接征收基层赋税D.官僚注重与基层利益集团相协调
2024-04-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据《战国策》记载,齐国孟尝君请门客冯谖“收责於薛”,孟尝君是薛邑土地、财富的最大拥有者,债户众多,冯谖受命后,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至薛邑后“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偏合”,“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这表明当时(     
A.社会借贷现象已经比较普遍B.信用体系崩坏阻碍经济发展
C.贫富分化加剧激化社会矛盾D.民本思想盛行助推基层治理
2024-04-2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